-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我教《牡丹亭·游园》
-
作者:宣沫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戏剧 游园 中国传统戏曲 文学意义 舞台说明 汤显祖 文学样式 学生自主
-
描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戏剧,了解戏剧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异同。2.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曲词的能力。3.了解《牡丹亭》的文学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美,并认识到《牡丹亭》的文学意义和价值;难点是戏剧,尤其是诗化曲词鉴赏方法的掌握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
浓郁的乡土风情:《本命年回想》与《端午日》对比赏析
-
作者:毛建初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风情 沈从文 民俗风情 端午节 民俗文化 风土人情 重要组成部分 刘绍棠 丰富内涵 独特魅力
-
描述:出壮观的赛龙舟场面,言语不多但却尽显其描绘地域美和风土人情之美的独特技巧。而被称
-
八和新晖粤澳同演《紫钗记》和《狮吼记》
-
作者:星星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粤剧 会馆 广东 演出 澳门 粤澳 广州 常务理事 主办单位 纪念
-
描述:阳春三月,一脉相承的珠江、濠江,粤韵悠扬。为纪念广东八和会馆创建120周年,由广东八和会馆粤剧慎和堂主办,澳门粤剧爱好者陈惠萍担任统筹,广东南方电视台卫视频道TVS2协办的粤艺璀璨·八和新晖纪念专场
-
"香山嶴里巴"辩正
-
作者:费成康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里巴 牡丹亭 澳门 风土人情 戏剧家 徐朔方 圣保罗 明代 解释
-
描述:门三巴寺.三巴寺,西名圣保罗(sanpaolo)教堂的音译."这一解释是似是而非的.
-
艺海博览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上海国际电影节 莆仙戏 汤显祖 澳门 美国电影 大众文化 罗浮山 导演 行歌
-
描述:现状令曾经辉煌过的意国电影
-
汤显祖诗歌与基督教(二)
-
作者:徐晓鸿 来源: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诗 基督教 利玛窦 葡萄牙人 澳门 牡丹亭 翻译 商人 圣保罗教堂 外国
-
描述:第二首则如下:二子西来迹已奇(来自西方两位先生的事迹已经令人惊奇),黄金作使更何疑(带着贵重的礼物作为友好使节谁能怀疑)?自言天竺原无佛(他们自己说西方的天竺国原本就没有
-
知否知否,应是菲能地先生
-
作者:梁左宜 来源:中国残疾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残疾人事业 政府官员 广东话 伊丽莎白 葡萄牙人 殖民地 体育协会 残疾人工作 物理治疗
-
描述:吣些啥?时光荏苒,过了四五代人,殖民地政府官员不懂华语,当地华人不懂葡语,依然如故。
-
记澳门大学第三任校长周礼杲
-
作者:施心超 来源:现代农村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校长 生平事迹 中国
-
描述:记澳门大学第三任校长周礼杲
-
近代粤人要求收回澳门的历史回顾
-
作者:彭建新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回澳门 《申报》 葡萄牙 孙中山 国民党 维持会 广州 伍廷芳 刘绍武 广东政府
-
描述:近代粤人要求收回澳门的历史回顾
-
1945:国民政府与收回澳门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
作者:左双文 来源:纵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回澳门 澳门问题 南京国民政府 张发奎 外交部长 蒋介石 刘绍武 历史机遇 参议会 中山
-
描述: 抗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曾就收回澳门问题加以研究,广东地方当局并一度对葡占澳门采取封锁行动,民间也出现了要求收回澳门的呼声,一时间,关于澳门问题的中外交涉颇溅起了几朵浪花,但最终当时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