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戏曲理论的趋向、成就和影响
-
作者:安葵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戏曲艺术 清代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李渔 汤显祖 王骥德 理论观点
-
描述:高峰,但戏曲理论仅是初现端倪;明代在戏曲理论方面则取得显著成
-
试论潘之恒的戏曲表演理论
-
作者:程华平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恒 表演理论 演员表演 表演艺术 戏曲活动 表演技巧 角色形象 汤显祖 戏曲表演 现实价值
-
描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剧坛上,潘之恒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戏曲活动家与理论家,他对戏曲表演艺术的评论与见解,不仅被当时的剧作家与演员赞为独鉴,视为知音,而且即使在近四百年后的今天,对演员的表演与培养
-
论汤显祖的美学生命观
-
作者:杨剑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实践 复归 生命观 中国戏剧 剧作 美学 艺术理想 戏剧理论 蕴藉
-
描述:一、以“情”为标识的美学生命观的实质 将汤显祖的戏剧理论及其创作实践,认识为明代中叶以来艺术的美学生命观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现实体现和历史延续,在于其美学实质是对戏剧作为艺术的美学个性的复归与张扬
-
凌濛初与汤显祖
-
作者:徐永斌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凌濛初 汤显祖 戏曲 交流 相似性 差异性
-
描述:艺术性和思想性。
-
汤显祖《牡丹亭》评介
-
作者:张进德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文学鉴赏 戏曲 高中 语文教学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评介
-
试论汤显祖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散文理论 散文创作 地位 影响
-
描述:张和创作实践,无疑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的反映,透露了晚明新文艺和小品文勃兴的曦微之光。
-
汤显祖的戏曲美学思想
-
作者:蓝凡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戏曲艺术 生活真实 戏曲创作 杜丽娘 临川四梦 戏曲舞台 南柯记 思想性
-
描述:汤显祖是个在戏曲创作、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
作者:刘昊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剧团 戏剧演出 观众 现实条件 中国戏剧 传统戏剧 牡丹亭 东方与西方
-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
-
论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
作者:解玉峰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演出 中国民族戏剧 中国戏剧 历史演进 明万历 戏曲研究 寻梦
-
描述:中国民族戏剧的演出,就其形态着眼,可略分为两类:一为全本戏,一为折子戏。全本戏,又称本戏、正剧,全本戏所演故事大都情节曲折、首尾完整;折子戏,有散出、散套、杂单、杂出等不同称名,相对全本戏而言,其情节表现大都是片断性的、不完整的。折子戏大都是从全本戏中脱离出
-
意会汤清远,言传李笠翁:关于古典戏曲创作论的思考
-
作者:安葵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论 古典戏曲 汤显祖 李渔 意会 作品 戏剧家 中国戏剧 学术研讨活动
-
描述:但他在戏曲理论方面,因为没有系统著作留下,所以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李渔呢,也有“十种曲”传世,李渔自己说,他的《风筝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