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6)
报纸(69)
学位论文(15)
图书(13)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5)
地方文献 (13)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39)
2013(25)
2009(13)
2004(11)
2001(7)
1992(1)
1989(3)
1982(8)
1963(1)
193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山东画报出版社(3)
文学遗产(2)
中国书法(1)
传媒(1)
船山学刊(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音乐世界(1)
读书文摘(1)
简牍学研究(1)
画像石中所见周礼浅析
作者:李春亭 孙凯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像石  丧葬礼  祭祀之礼  振旅之礼 
描述:画像石是我国古代为丧葬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内容受礼制影响颇深,画像石所表现出的礼,对周礼有所损益,但仍深深带着周礼之烙印。从画像石所绘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礼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
写汉碑与写铜器铭文隶书
作者:李刚田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隶书  铜器铭文  用笔  汉碑  简牍帛书  李瑞清  河南  书法  近百年  金石学 
描述:以二王为代表的帖派书法民国以来在河南书风不盛,王铎之后,河南再没出现属帖派的大书家。近百年来河南的书法名家多是倾重魏碑、隶书及章草,而当代的河南书家,不管他以何种书体为自己
陈道:25载光影人生路
作者:赖世春 刘鹏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  光影  电影  放映员  摩托车 
描述:27个村庄、7600个夜晚、8000场电影,25年如一日,乡村放映员陈道内心深处始终坚持着最原始的电影梦想。他长年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两三百公斤重的电影器材,只身奔走在村头的晒谷场、农家的干
秦砖瓦君子人格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八小时以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诚信  君子人格  亚洲论坛  孔子  商品社会  修辞立其诚  历史文献  诚实守信  荀子  晏殊 
描述:华民族的传统。
《周新义·夏》补佚
作者:刘坤太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佚  《周礼》  补释  王安石变法  钱仪吉  《永乐大典》  经学史  右乘  残本  小国 
描述:这部书的传本日趋减少。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已很难找到完本:到万历年间,世间连残本也没有了。清朝修撰《四库全书》时,把《周新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刊行,这
《周礼》“主察狱讼”之:“士”辨析
作者:温慧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孙诒让  狱讼  职官  司寇  编撰者  刑法  晏子春秋  正义  古籍出版 
描述:在《周礼》编撰者设计的职官体系中,设秋主刑,佐君主以刑法治理万民。作为六之一,大司寇亦为刑之长,其属包括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等64个职官。对于《周礼.秋》的官司机构,学者看法
《周礼》的“教”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王谨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史  西周时代  史料  周礼 
描述:《周礼》的“教”思想及其影响
数,释《通典》
作者:洪诚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典》  《周礼》  下士      诸侯国  庶人  《五礼通考》  五官  《周礼正义》 
描述:六万三干六百七十五人,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诸侯国六万一千三十二人。内职掌:府、史、胥、徒、贾人、工人、奄、寺、罪闽蛮夷貉等五隶、医人、圉人、虎士、视瞭(力召反)及奚、浆、笾、醢、醯、盐、幂、酒
略论宋代学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作者:李蔚 辛俊玲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专制主义  历史作用  国子学  太学生  世族地主  地方学校  等级限制  王安石  《宋史》  专科学校 
描述:略论宋代学的特点和历史作用李蔚,辛俊玲宋代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学校属于大学性质的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属于小学性质的有京小学、内小学;属于专科学校的有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
《周礼》食制度及其影响
作者:王雪萍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机构  职能  饮食观  饮食文化 
描述:《周礼》所记载的饮食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系统,其体系庞大,55种食职掌分明,构成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食除了提供王室食品外,还供应祭祀的祭品。《周礼》食制度体现了儒家的中和饮食观和仁学礼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