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乎,戏乎,无非戏 2012版昆曲《牡丹亭》引发争论之我见
-
作者:元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演员 演员 争论 争论 观众 观众 经典 经典 引发 引发 杜丽娘 杜丽娘 梅兰芳 梅兰芳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
-
描述:史依弘挟成功搬演程派名剧《锁麟囊》之余炽,又和张军主演了昆曲《牡丹亭》。虽然创作人员的态度都很严谨,并不敢拿昆曲造次,但是演出甫毕,还是引起了争论。舞台上,是亚克力材质的全透明桌椅、花瓶、灯台,白描牡丹上下浮动的透明条幅,台的正上方一
-
观戏经历与学戏心得
-
作者:孙蜀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群英会》 运气 唱腔 发音部位 戏剧 陈道安 城隍庙 程砚秋 京剧 《孙行者》
-
描述:观戏经历与学戏心得孙蜀生一吾之家乡系南通金沙镇。其地东接吕四之滨,北达据港海岸,形势险要,为通州东乡之门户。镇上有城隍庙一所,庙内建有古戏台一座,戏台前系一广场,以备乡人观戏。每逢春秋佳日,常有“草
-
论叶适的“非孟”思想
-
作者:徐洪兴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孟” “孟子升格运动” 孔子 《中庸》 《孟子》 《习学记言序目》 陆九渊 子思 “忠恕” 道统
-
描述:论叶适的“非孟”思想徐洪兴南宋浙东“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其思想学术向为学界所重,但论者往往多重视其事功经世,而有关他的“非孟”思想的论述,至今尚不多见。笔者以为,叶适的“非孟”思想,是他“总述
-
从《疑孟》看司马光的学术思想
-
作者:杨渭生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学术思想 孟子 王安石变法 孔子 扬雄 独立思考 全盘否定 改革派 人性问题
-
描述:的改革派。司马光所撰《疑孟》等论著就
-
读司马光《疑孟》一则释疑
-
作者:张维 来源:儒藏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孟子 王安石 易位 君臣关系 位理论 释疑 宣王 君臣之义 理论依据
-
描述:《疑孟》是司马光晚年作品,主要内容是怀疑孟子,对孟子的言行提出质疑,篇幅不长,全书由十一个质疑构成:"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陈仲子避兄离母"、"孟子将朝王"、"沈同问伐燕"、"父子之间不责善"、"性
-
孟州方言的声调研究
-
作者:韩黎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州方言 去声变体 中长调 舒化
-
描述:浊入归阳平。
-
孟称舜轶文一则
-
作者:胡绪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称舜 明末清初 研究者 生平事迹 周亮工 戏曲家 人言 子曰 注释 散佚
-
描述:云:“韩子曰:‘道高而谤至。’今子谤言日闻,意子道高所至欤!”呜呼!足下之言,其谀我耶?抑讥我耶?不佞无退之之才,而同其阨,命坐磨蝎,动与谤俱。退之云:“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斯言若不以得谤为恨,而以得谤为喜。夫人之谤我者,将以毁我之名也;谤至而名随,则其谤我也,不滋以益我乎?顾舜但有其谤耳,
-
戏神辨踪
-
作者:廖奔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神 二郎神 唐明皇 汤显祖 田元帅 中国戏曲 艺人 历史演变 宜黄县 乾隆
-
描述::大多数地区的声腔剧种供奉老郎神,而一些地区又有自己区域性的戏神,例如福建的田公元帅。
-
文人与雅戏
-
作者:陈有才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学者 知识分子 围棋 柳宗元 自浮动 回用水 陆九渊 《宋史》 真实记录 发展变化
-
描述:文人与雅戏
-
为情而戏:汤显祖与蒋士铨
-
作者:上官涛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蒋士铨 以情抗理 以情存理
-
描述:汤显祖、蒋士铨同为江西籍的戏曲大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为情而戏”。但他们所论之“情”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他们所塑造的女性人物身上分别表现出“以情抗理”及“以情存理”的不同文学创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