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晚期思想与诗歌
作者:李春桃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晚期思想  晚期诗歌 
描述:王安石的经学被称道为“荆公新学”,是宋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一生不断探索的成果。虽然王安石早期即与佛学有接触,晚期也与僧徒有交往,但他晚期思想仍以儒学为主。王安石晚期的诗歌,艺术成就高,思想
王安石诗歌的沿袭与超越
作者:叶宽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影响的焦虑  影响的焦虑  剽窃  剽窃  传播  传播 
描述:本文借用影响的焦虑这一诗学理论,分析王安石在前代诗人的巨大成就影响下所产生的焦虑心态,这种心态也是所有宋代诗人面对的时代焦虑。王安石化用前人成句而自出新意,以求超越前人,克服焦虑心理。而这一策略
诗歌因对比而生色 对比因诗歌而放彩
作者:赵英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对比  南北朝  王安石  文学家  梁代 
描述:南北朝梁代王籍写有一首题为《入若耶溪》的诗:“艨艟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读了这首诗后,在《钟山即事·北山》中
试论王安石诗歌艺术
作者:曹大民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甫绝句  杜诗  宋调  律诗  韩诗  诗歌艺术  李商隐  学杜  古体诗 
描述: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于他能“变化
特殊形式的诗歌
作者:顿新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文诗  王安石  特殊形式  宋代  顺序读  诗歌  元素  词序  诗体  回环 
描述:回文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它运用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使全句或全首既能顺序读,又能颠倒吟。这种诗体虽然有些近乎文字游戏,但还确实难作。现略举数例。宋代的王安石就有三首回文诗,其中一首是:“梦长随永
从现实功业人生到自我个体人生的转变--谈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作者:马凤兰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风格迥异  根本因素 
描述: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以罢相为界 ,前后期总体风格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文章认为 ,生存状态改变之下的生存意识是导致王安石前后期诗歌风格迥异的最根本因素 ,这也使他完成了由功业理性人生到个体感性人生的转变。
是非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方圆法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是非  中国历史  革命导师  工人政党  改革开放  改革家  改革派 
描述:以后,我们的教科书上的王安石自然也是一个光荣的伟大形象,既配得上革命导师的考语,又符合现实的需要。
王安石《材论》
作者:苗春德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家  王临川  变法改革  使用人才  人才问题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上担子  人才观  用才之道 
描述:仁宗皇帝言事书》、《取材》,《兴贤》、《委任》等篇中,也都一再得到阐发。王安石纵观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得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王安石废玄武湖是何原因
作者:刘宗意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研究  改革家  真相  名相  北宋  故乡  探寻  揭示  感情 
描述:玄武湖是南京城的一颗明珠,南京人对玄武湖有深厚的感情。可是在历史上,这颗璀灿的明珠曾经消失过近三百年,这实在不是一段短暂的时间。而废湖之人正是以金陵为第二故乡的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
王安石的清廉与张居正的腐败
作者:文仕全  来源:廉政瞭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王安石  腐败  清廉  中国封建社会  改革家  朝政  死后  廉洁  特权 
描述:王安石的清廉与张居正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