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6)
报纸(26)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
地方文献 (16)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9)
2012(10)
2010(4)
2009(9)
2008(5)
2006(6)
2004(2)
1997(1)
1996(2)
1988(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5)
上海戏剧(4)
艺术百家(2)
华夏人文地理(1)
浙江日报(1)
舞蹈(1)
出版广角(1)
理论与当代(1)
时代文学(1)
草地(1)
观念挪移与文化阐释错位--美国塞氏《牡丹亭》印象
作者:廖奔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评论  歌剧  《牡丹亭》  美国  塞勒斯 
描述:观念挪移与文化阐释错位--美国塞氏《牡丹亭》印象
青春版《牡丹亭》印象——兼与陈士争版比较
作者:刘淑丽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陈士争  陈士争 
描述:全本《牡丹亭》的演出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盛事,青春版与陈士争版在剧作内容、舞台造型艺术、音乐及表演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呈现出编导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戴姗卡·马克西莫维奇印象
作者:公刘  来源:诗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斯拉夫  女诗人  中国代表团  二十世纪末  马克  诗歌  刘绍棠  邵燕祥  作家  东道主 
描述:诗歌"。当然,作为中国代表团,我们应该着重介绍本国的诗歌运动概况。但是,如果对东道主的现状一无所知,岂不是既荒唐而又失礼! 于是,我找《诗刊》当时正主持编务,又去过南斯拉夫的邵燕祥同志求援,承他介
旷达自得的拓荒者——刘绍荟艺术印象
作者:戴延兴  来源:美术界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荟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创作  艺术成就  艺术风格 
描述:表现于绘画艺术形式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哲思深蕴的记忆“眺望”:对李浩《将军的部队》的阅读印象
作者:彭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忆  将军  短篇小说  部队  叙事者  人生经历  生活细节  叙事笔调  军旅小说  鲁迅文学 
描述:李浩的《将军的部队》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单看题目,难免望文生义,视这篇小说为军旅题材,但在获奖后的一次访谈中,作者却声称:不希望它被定位为单纯的军旅小说,它是一部关注情感的作品。①诚如斯言,小说并未具体塑造传统意义上有血
苦难人生 血泪文字:编余琐忆:从维熙印象
作者:徐兆淮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维熙  新时期文学  苦难人生  作家  刘绍棠  文学编辑  钟山  代表作品  右派  新世纪初 
描述:和他的《本报内部消息》、《在桥梁工地上》。而另一些"右派"
王益民摄影作品欣赏 北京印象
作者:王益民  来源:中国建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印象  作品欣赏  摄影 
描述:王益民摄影作品欣赏 北京印象
几个标本,一柄标杆:欧阳昱诗歌印象
作者:杨邪  来源:延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欧阳  澳大利亚  大学生活  小说家  三十年  标本  标杆  翻译家  创作方式 
描述:断地变得高大、强健起来。在我的概念中,诗人欧阳昱与小说家欧阳昱是两个人物,后来又多了一个欧阳昱,那就是作为翻译家的欧阳昱。翻译家欧阳昱给我的印象是极其勤奋的,因为他在中国出版的中文译著,比如《女太监》《新的冲击》《澳大利亚当代诗歌》《杰作》《有话对你说》《中国式英语:一部社会语言学史》等等,一部部推出,几乎让人目不暇接。
精短篇章的形式之美:蔡楠小小说印象
作者:杨晓敏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小说  白洋淀  作品  写作者  新时期  小说作家  公众认可度  短篇小说  小说写作  艺术生命力 
描述:毫无疑问,成名的小小说作家是靠好作品来诠释自己的艺术生命力的。一个缺乏创作高度的写作者,是不可能在文学史上或公众认可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近30年来,尽管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年写出数以万计的小小说篇什,催生了当
几个标本,一柄标杆:欧阳昱诗歌与小说印象
作者:杨邪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戏  解构  先锋  愤怒  拓展 
描述:表的程度”。欧阳昱是永远的前卫派与探索者,他以永远“在场”的创作方式,成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也以此把自己与世界上众多的作家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