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宗元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
-
作者:杨再喜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宗元 柳宗元 接受拐点 接受拐点 开拓者 开拓者 王安石 王安石
-
描述:提并论。王安石能够在心灵上走近和接受柳宗元,揭开历史的真正面纱,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文学家,他与柳宗元的文学思想一脉相承;作为政治家,他与柳宗元在人生经历和道德才能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由此引发了精神上
-
《疗妒羹》对《牡丹亭》的接受
-
作者:茅海行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文人 文人 吴炳 吴炳 李渔 李渔 主人 主人 俗 俗
-
描述:种新词,
-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文人 价值与意义 价值与意义
-
描述:《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则以无时间性的存在方式代代相传。应该说,正是《牡丹亭》的文学经典地位
-
「經曲之說」在經學史上的意義
-
作者:陳文豪 来源:文藻學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禮» «儀禮» 鄭玄 朱子 章學誠
-
描述:為«儀禮»,雖然解釋各有不同,但其立基於儒家對「禮」的傳統認識,及禮「有本有文」的體用思想,則有其共同的地方。 「經曲之說」在經學史上的意義,本文得出三點結論,那就是:(1)「經曲之說」的記載,顯示
-
宋代老子學“以佛解《老》”析論
-
作者:江淑君 来源:中國學術年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老子學 以佛解老 蘇轍 王雱 葛長庚
-
描述:》等多處可見。其間如何互訓,藉以達到佛、老會通的目的,頗值得關注。其二則是援引佛教專屬的概念命題、術語與老子學說相附會。本文茲以「空」、「真空」;「妄想」、「分別」等佛教概念為代表,說明其間如何與老子
-
王安石學派“引《莊》解《老》”探析
-
作者:江淑君 来源:政大中文學報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學派 王安石學派 老子學 老子學 引莊解老 引莊解老 老子崇寧五注 老子崇寧五注 道德真經傳 道德真經傳
-
描述:〈養生主〉、〈胠篋〉、〈應帝王〉等各篇中的思想宗趣以及〈天地〉、〈山木〉篇中的寓言,皆被運用來詮釋《老子》各章意旨而達到相互參照的效果。其三,則是徵引莊子學說中專屬的術語與老子思想相互訓。諸如:「真
-
馮登府的三家《詩》輯佚學
-
作者:賀廣如 来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家詩 輯佚 馮登府 王應麟 范家相 魏源
-
描述:輯佚方法上,由原先最可靠的直引法,發展出師承法及推臆法,使輯佚內容較原先豐碩;而其輯佚時的學術立場,從《疏證》時對《毛詩》與三家的不論高下,到《遺說》時三家勝《毛詩》多矣的說法,相較於范家相堅持《毛
-
論胡瑗等宋初教育家的學術及文章
-
作者:張興武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李覯 學術 教育 文章
-
描述:術",醇質務實;不足之處在於好"張大其説",議論"粗疏",甚者還有迂闊"矯激"之弊。要之,胡、孫、石、李以儒學名家而獻身教育,在學術探索、教育實踐及"古文"創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樹,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
美地展示——我教《金山寺》
-
作者:郭仲丽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 京剧艺术 演员 基本功 人物性格 优秀传统 中国戏曲 念白 观众 塑造人物
-
描述:寺》就足一出脍炙人口、常演不衰的优秀传统剧目。由于它是传统京剧表演中的一出“刀马旦”行的功夫戏,要学好演好这出难
-
浅论悲剧美
-
作者:郭威 来源:金色年华(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美 《窦娥冤》 反封建斗争 《牡丹亭》 艺术珍品 艺术魅力 封建礼教 封建制度
-
描述:下,郁郁含冤而死,但是她们的死,表示了反封建斗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的反封建精神永垂不朽,这能说不美吗?他们的美怎么能不使我们产生美感的愉悦呢?那么什么是悲剧呢?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