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3)
报纸(206)
图书(3)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9)
地方文献 (39)
地方风物 (12)
非遗保护 (7)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84)
2013(44)
2010(40)
2007(16)
2005(11)
2004(7)
2000(10)
1989(1)
1986(6)
1963(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4)
大舞台(1)
史学史研究(1)
青年文学家(1)
今日民航(1)
新建筑(1)
祖国(建设版)(1)
名作欣赏(1)
科学中国人(1)
创作评谭(1)
勇于探索 深思慎取——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作者:蔡寿福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褒禅山  政治抱负  治学态度  高中语文教材  游记写作  作者  至和元年  积极进取  探索 
描述:洞,前洞下面平坦而空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李雅岚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创新  美学理念  跨文化传播 
描述:了古老剧种焕发崭新生机的密码,在美学理念、跨文化传播、呼应市场等方面给予了昆曲创新和创作多方面的思考和借鉴。
素质教育应是我国自学考试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汪俊武  来源: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自学考试  教育  改革  创新 
描述:的自身改革与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将是其在新世纪的主旋律。
高等教育应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交融
作者:周志勇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理性  人文精神  美育  人生美化  创新 
描述:高等教育应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过于功利化的倾向,因此,实现两者的交融有迫切的需要,而美育是实现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交融的绝佳途径。
一种题材两朵奇葩:王安石、萨都剌词作比析
作者:杨同庚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朝古都  《桂枝香·登临送目》  《满江红·金陵怀古》  创新  规律 
描述:金陵怀古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题材之一,隋唐以降佳作极多,《桂枝香·登临送目》与《满江红·金陵怀古》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通过对王安石、萨都剌这两篇名作的对比赏析,探析了六朝怀古诗词创新的某些规律.
《牡丹亭》茶文化含蕴之探索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茶文化  茶文化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牡丹亭  牡丹亭  中国  中国 
描述:《牡丹亭》茶文化含蕴之探索
《红楼梦》对“爱的起源”的探索
作者:段江丽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起源  曹雪芹  《失乐园》  《牡丹亭》  《金瓶梅》  性心理学  《西厢记》  《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史 
描述:《红楼梦》对宝黛爱情的描写之所以深刻,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至今尚无来者,除了它的反封建意识,还在于它对人性人情、对爱的本质的深入挖掘。海外学者何炳棣先生说,“古今中外言情文学虽浩于烟海,然其意蕴内涵能深达抽象理论层次,如爱的起源这样基本问题的...
刘绍棠在“探索”什么?
作者:南岷  来源:文艺月报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棠在“探索”什么?
《绿牡丹》主题探索
作者:徐洪火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  吴炳  汤显祖  临川派  知识分子  明代中后期  吴江派  十七年  封建科举制  喜剧作家 
描述: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清兵南下,被俘不屈,自尽于衡州湘山寺.他的传世剧作有:《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疗妒羹》、《情邮记》,合称《粲花别墅五种》,也称《石渠五种曲》.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对吴炳的剧作评价甚高,把他与汤显祖相提并论.他在《闲情偶记》卷三中说:
一片丹心育英才——记优秀班主任李浩武
作者:林伟 吴新龙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李浩武  教书育人    教师  教学改革  创新 
描述:苗,雕塑着学生的心灵。他在短短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