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每个学生都应是阳光的
作者:董国祥  来源:教育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赏识教育  学困生  生命历程  班级  阳光  盲点  视觉  老师  信条 
描述:站在讲台上已十几个春秋,教书育人,我始终把这句话作为我教书育人的信条——在这世上,并非每朵花都能开得惊天动地,只要能真真切切开过一回,那花开的刹那便是花儿生命历程中
教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
作者:吴民益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语文第9册  教师  《师恩难忘》  著名作家  生动形象  刘绍棠  苏教版 
描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
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者:都玲  来源: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学生  语文水平  教学实践  学习经验  成长历程  刘绍棠  叶文玲 
描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虽然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不尽人意,但却有少数的语文尖子,问其学习经验,答“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还了解一些名人作家的成长历程,如:刘绍棠、叶文玲等,他们也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的。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重大。
大师与个性学生
作者:孟祥海  来源:可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曾棋  西南联大  学生  个性  沈从文  金岳霖  周礼全  大师  朱自清  记笔记 
描述:大考。汪曾祺
拿什么吸引学生
作者:吴民益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师恩难忘》  著名作家  刘绍棠  老师  四年级  讲故事  回忆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回忆了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上课喜欢讲故事,在文章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田老师先出示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教育应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作者:郝良浩 李胜东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教学过程  雅斯贝尔斯  情感沟通  实际行动  哲学家  对话  师生 
描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所以,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希望、付出、爱和珍惜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
教育第一课应是去小农意识
作者:童雪松  来源: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农意识  小农意识  企业整体  企业整体  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  以色列  以色列  罗马人  罗马人  教育  教育  农民心态  农民心态  地主  地主  员工  员工  老板  老板 
描述:以色列马萨达(Masada),一个位于死海边的石头山,周围全是沙漠,山顶是平的。历史记载,在罗马人统治时期,有900个犹太家庭不愿做罗马人的奴隶,就爬到山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此山易守难攻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才华与个性的舞台
作者:来凤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  舞台  个性  才华  学生  灵性 
描述:刻的
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作者:曹永忠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  王安石  科举考试制度  积贫积弱  官僚政治  教育  科举制度  《续资治通鉴》  范仲淹  进士科 
描述: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历史课上最机灵的学生
作者:路沙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课堂气氛  学生  恺撒  王安石  欧阳修  孙中山 
描述: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