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刘绍棠的创作
-
作者:栾保俊 来源:上海小说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小说 中国
-
描述:论刘绍棠的创作
-
刘绍棠与鲁迅——“乡土文学”论中的隔断
-
作者:山守 赵博源译 来源:钟山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棠与鲁迅——“乡土文学”论中的隔断
-
胡耀邦与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不解之缘
-
作者:杨建民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作家 胡耀邦 《中国青年报》 文学创作 著名作家 青年团员 部主任
-
描述: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从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胡耀邦甚至亲自为刘绍棠设计长期创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后来虽因许多客观因素未能实现,但刘绍棠在人生多个重要关头,都得
-
刘绍棠文学创作文化意蕴初论
-
作者:朱旭晨 来源: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学作品 文化意识 乡土文学 文化主题内涵 外在表现形式
-
描述:刘绍棠文学创作体现了浓郁的运河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从刘绍棠主体文化意识倾向的生成、作品文化主题内涵和作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三方面探讨刘绍棠作品的文化意识。
-
植根在丰饶的大地上(刘绍棠侧记)
-
作者:张棣 来源:文学知识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植根在丰饶的大地上(刘绍棠侧记)
-
刘绍棠的爱情生活
-
作者:钱立言 来源:北国风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棠的爱情生活
-
刘绍棠笔下的三个农村妇女形象
-
作者:聂元明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妇女形象 农村妇女 刘绍棠 水芹 乡土文学 三十年代 北运河 相似之处 作品 农村发展
-
描述:农村妇女”,指《蒲柳人家》(《十月》1980年第3期)中的望日莲,《二度梅》(《芙蓉》1980年第4期)中的温青凤,《绿杨堤》(《北京文学》1982年第3期)中的牛水芹。她们都是普通农村妇女,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各有特点,
-
刘绍棠与肖洛霍夫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肖洛霍夫 刘绍棠 《静静的顿河》 婀克西妮亚 葛利高里 人物形象 《红楼梦》 《夏天》 哥萨克 乡土文学
-
描述:刘绍棠与肖洛霍夫郑恩波一古今中外,凡成就卓著的作家,无一个不是先辈作家(包括他国作家)优秀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文学青年学习先辈作家的艺术经验和表现手法,甚至直接受到他们某部名著的启迪与陶冶
-
大运河之子——访著名作家刘绍棠
-
作者:刘有根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乡土作家 乡土文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北运河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中外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 百万字
-
描述:乐呵呵地认我为“侄子”了。最巧合的是他兄妹六人中,与我家的兄妹六人是一样的五男一女,他的二弟和我的二弟都曾在河北大厂县
-
刘绍棠:真正懂得毛主席《讲话》的作家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刘绍棠 毛主席 作家 工农兵群众 讲话 乡土文学 文艺工作者 艺术民主 文艺创作
-
描述:尽管刘绍棠已辞世15年了,但人们还是把他的名字时时挂在嘴边。人们不称他中国作协、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人大常委会委员,却依旧像他活着时那样亲切地称他"绍棠"、"我们的绍棠",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