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绿”
-
作者:甘歌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人 钱钟书 色彩 戏剧性 注释 陆游 唐诗 用法 春风
-
描述: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也选了王安石这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并且还环绕着"绿"字,提出了一连串饶有兴趣的问题:"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
-
香茗胜美酒
-
作者:罗家庆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词 唐诗 饮茶方法 袁宏道 王安石 自然景物 文徵明 元曲 祝允明 精神振奋
-
描述:香茗胜美酒
-
宋贤绝句发古香:评介《宋八大家绝句选》
-
作者:王之江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宋诗 唐诗 中国文学史 教授 范成大 王安石 杨万里 黄庭坚 古典文学
-
描述:仅异于唐诗而已。”可见宋诗作为唐诗的继续和发展,确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成就较突出的是绝句。作诗难,作绝句尤难。但宋人却精于此道,人才辈出,佳制众多。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
作者:朱明伦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诗人 诗歌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 江西诗派 黄庭坚 唐诗 现实主义 王安石 诗歌创作 欧阳修
-
描述: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
“诗餐”辨
-
作者:庄敬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南宋诗人 王安石 唐诗 早餐 欣赏者 轶事 半山 可读 客体
-
描述: 诗可吟,可诵,可读。有道是,好诗不厌百回读。然而却从未听说过——诗可餐。近读几位诗人轶事,始知诗亦可作餐。南宋诗人杨万里,读唐诗着魔,诵半山(王安石号)集入迷,竟以诗“当早餐”:
-
也谈宋诗特质形成的原因
-
作者:杨子怡 来源:娄底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特质 理学家 形成的原因 尚理 唐诗 康节体 朱熹 吟咏性情 理趣 陆九渊
-
描述:》)。所谓“康节体”风靡一时。至此,宋诗体制风格虽然屡变,然尚无以大异唐诗。文忠公“但开
-
名句的来历
-
作者:霍德柱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王安石 文学作品 用法 秋思 流水 唐诗 阅读 画面感 精品
-
描述:这个“绿”字时很费了一番斟酌。其实,“绿”的这种用法在唐诗里已屡见不鲜了,如:
-
宋诗的成就和特色
-
作者:姚良柱 来源: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诗 “以才学为诗” 欧阳修 “以文为诗” 理趣诗 爱国题材 黄庭坚 中国古典诗歌 象思维
-
描述:刘世南等认为:宋诗是唐诗的发展,它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创造,所以能和唐诗并峙,形成古典诗歌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 贬宋派却认为“宋诗河汉不入品裁”(屠隆《鸿苞集》),甚至说:宋“一代
-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
-
作者:张尹炫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唐诗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苏诗 《石林诗话》 苏武 苏舜钦 黄庭坚
-
描述: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
-
宋诗的得失
-
作者:左万珍 来源:北京经济了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王安石 禅宗 议论入诗 表现手法 唐诗 诗人们 宋代理学 逻辑思维 古文运动
-
描述:宋诗的得失左万珍中国的百典诗歌,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高度的成熟阶段,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卓然耸立的高峰。由于唐诗的辉煌成就,使后人想要超越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鲁迅先生说:“一切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