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9)
报纸(11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2)
非遗保护 (11)
地方风物 (2)
地方文献 (2)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31)
2010(12)
2009(22)
2008(16)
2007(8)
2006(6)
2005(4)
2001(4)
1994(2)
1974(13)
按来源分组
西部广播电视(2)
求是学刊(2)
中国劳动(1)
商务周刊(1)
教育与职业(1)
党的建设(1)
先锋队(1)
民营视界(1)
潮商(1)
英才(1)
腾飞在白云黄鹤的故乡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医学成人教育  教学质量  农业产业化  成人高校  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  农业领导干部  管理干部学院  成教学院  继续工程教育 
描述:腾飞在白云黄鹤的故乡
从北宋后期文坛看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变法与反变法斗
作者:范宁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学创作  政治斗争  反变法  苏东坡  欧阳修  黄庭坚  地主阶级  神宗  苏轼 
描述:皇帝
我国十一世纪变法家的宣言书-读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作者:金秀珍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宣言书  北宋王朝  地主阶级  法先王  谏议  刑狱  熙宁变法  “新政”  宋仁宗 
描述:一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是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任提点江东刑狱返京述职时,写给宋仁宗赵祯的上书。但
司马光与青苗法
作者:顾全芳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常平仓  宋神宗  历史地位  立场  农民阶级  高利贷  地主阶级 
描述:言不讳地提出商榷。1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无论从年龄,身世、社会经历,还是从思想道德、立场观点来看,他俩大体相同,或者说仅仅是大同中存小异。所以宋代人大多认为“金陵(王安石)亦非常人,其操
青苗法与反对派
作者:顾全芳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常平仓  抑兼并  欧阳修  反对派  宋神宗  地主阶级  政治集团 
描述:1957年,漆侠先生在指出王安石变法是一次“改良运动的实质”时,提出了在变法过程中,存在着“变法和反变法这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和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围绕变法的分歧,是“地主阶级内部
谢阶树生卒年小考
作者:黄细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主阶级  江西  生卒年  经济思想史  道光  乾隆  鸦片战争时期  保守派  中国近代  公元 
描述:本,1980年第2版)一书在第5章《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中把谢阶树的经济思想作为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保守派经济思想的第一个代表,并用1节的篇幅进行论述。但在
“丹青难写是精神”——读《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
作者:维阁 黎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论稿  人才思想  熙宁变法  地主阶级  北宋  人才制度  推动改革  造就人才  积贫积弱 
描述:列。古往今来,人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这本《论稿》则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对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比较系统的阐述。这不是一本单纯
王安石诗三题
作者:周啸天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商隐  杜诗  杜甫  咏史诗  诗歌创作  创作倾向  态度  艺术表现  地主阶级 
描述:赘扬备至了。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王才忠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守派  历史人物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史学家  政治主张  地主阶级  名字  北宋  古代史 
描述: 宋神宗的名字是和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联的。王安石变法曾经引起了许多史学家和研究者的兴趣,写出大量的文章和专著。然而,对于和这次变法密不可分,且决定变法命运的宋神宗,在研究中却被忽视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宋神宗这样一个颇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一番考察,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神宗加以评述:
关于马端临《文献通考》人民性的问题(与白寿彝先生商榷)
作者:张孟伦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端临  白寿彝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文献通考  蒙古贵族  胡三省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三年之丧 
描述:临的史论”,“表达出一定的人民性”,“有高贵的民族正义感”,“在没人敢大声儿咳嗽的元代”,“敢于作对现实的抗议”。这种说法,我尚不便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