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3)
报纸(92)
图书(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9)
地方文献 (44)
红色文化 (7)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0(24)
2009(13)
2008(30)
2006(12)
2005(8)
2003(3)
2001(5)
1998(1)
1993(5)
199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瞭望(2)
中国新闻周刊(2)
戏剧之家(1)
财经杂志(1)
北京社会科学(1)
广告大观(综合版)(1)
中国企业家(1)
当代人(1)
建筑(1)
第四产业应是北京未来的主导产业
作者:林丕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第四产业应是北京未来的主导产业
中国史学会首次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任珊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史学会  学术年会  刘大年  夏鼐  主席团成员  梅益  邓广铭  周谷城  第三届理事会  白寿彝 
描述:今年四月中旬,中国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学术年会。本届史学会理事会主席团成员周谷城、白寿彝、刘大年、邓广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人夏鼐、张友渔、梅益等,及二百多位史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北京文坛棋话(续)
作者:李松福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围棋  苏东坡  文坛  宜州  着棋  王安石新法  弈棋  黄山谷  诗评  书画家 
描述:四、苏东坡自叹着棋不如人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观棋》诗中的名句。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仁宗时加佑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苏东坡是位才华横溢
刘绍棠和北京的乡土文学
作者:吕晴飞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棠和北京的乡土文学
刘绍棠与《北京文学》
作者:王培洁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中国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半个世纪  通县  座谈会  右派  乡土文学  形成  地方特色 
描述:移。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这是刘绍棠一生倡导与实践的文学主张。这一主张于1981年1月通过《北京文学》在《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一文中形成史记。
北京应是渤海湾经济圈的主体之一
作者:陈兰英  来源:劳动经济计划与管理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北京应是渤海湾经济圈的主体之一
奋斗在北京篮坛的人——记北京首钢篮球队总教练马家驿及北京
作者:孙桦  来源:篮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子篮球队  篮球队员  首钢  中国女篮  绍兰  篮坛  科学研究  奥运会  篮球发展趋势  艰苦奋斗精神 
描述:北京男、女篮近几年的成绩显著。其中,女篮于1993年全运会上取得第四名,男篮取得第五名。而取得这一成绩,都来自于广大教练员,特别是马家驿等人的奉献。
日历(英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响音乐会  演唱会  北京  音乐节  传奇  日历  钢琴演奏  艺术世界  牡丹亭  面向未来 
描述:006326
白先勇:只因相思有相牵
作者:蔡一玛 黄哲  来源:新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相思  国民革命军  《牡丹亭》  士大夫文化  八年抗战  北京  白崇禧 
描述:八年抗战也不过如此。”白先勇说。他一生“逆天而行”、但始终自诩为士,而北京正是中国千载士大夫文化的中心。因此,这座他知天命前从未到过的故乡,他归去来兮,却始终念兹在兹,生死相随。
戏剧专家研讨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专家研讨会  中国戏剧  青春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院  文化现象  北京  北大  祝贺 
描述: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