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新闻监督的公共性应是刑法保护的重要法益
作者:李瑾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监督  刑法保护  公共性  刑事强制措施  新闻记者  新闻报道  法益  采访  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 
描述:近年来,记者采访遭遇人身攻击或事后报复,甚至因撰写新闻报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时有发生。记者的执业环境似乎变得有些"凶险"。危险信号:以刑事手段处理未经查实的言论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不幸成为"记者被通缉"这一新
对被告人姜法昌、姜洪臣应定故意杀人罪
作者:弓长  来源:人民司法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被告人  抢劫罪  被害人  公私财物  刑法  抢劫犯罪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行为人 
描述:被告人姜法昌、姜洪臣合谋杀死被害人李××一案,我认为应定故意杀人罪。 本案为什么不能定为抢劫罪呢?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条之规定,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不能抗拒,强行将公私财物
先秦皇宫的禁卫制度
作者:穆玉敏  来源:人民公安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禁卫军  《周礼》  周王室  周王朝  公元前  奴隶制国家  夏朝  《吕氏春秋》  刑法  王宫 
描述:制度以及禁卫军情况,目前还不清楚。夏朝从诞生到灭亡,共存在了400多年。夏朝不仅建立了奴隶制,还设置了军队,更制定了刑法。因为夏朝是治水有方的大禹创立的,所以夏朝的刑法也被称为“禹刑”。夏朝在刑法基础上
犯罪动机应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作者:余欣喜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犯罪动机  要件  犯罪目的  刑法  必要条件  司法实践  定罪量刑  犯罪行为  危害程度 
描述:着犯罪的性质。这些犯罪主要是指:刑法第120条的伪造或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第124条的伪造有价票证罪,第148条的伪证罪,第164条的制造、贩卖假药罪,第168条的赌博罪,第169条的引诱、容留妇女
应是“故意伤害罪”
作者:杨汉民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业知识  故意伤害罪  新民晚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  面容  身体健康  新中国  硫酸  刑法  新闻写作 
描述:。由此,我想到成千上万的编辑、记者、通讯员在学习新闻写作和其他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一点法律知识。毁人面容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它的具体罪名是故意伤害罪。凡是故意伤害公民身体健康的
邮票应是特殊的有价证券
作者:唐毅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伪造有价证券  邮票  财产权  邮资凭证  法律特征  赔偿请求权  邮政法  货币  所有权  刑法 
描述:;要么通过刑法将伪造邮票罪纳入伪造有价证券罪予以处罚,从而间接地将邮票归入有价证券,我国1986年邮电部、国家工商局、公安部共同发布的
诉讼应是起诉的唯一法律依据
作者:陈守新  来源:现代法学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律依据  刑法  免予起诉  盗窃罪  起诉书  合法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司法实践  刑事诉讼活动  提起公诉 
描述: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起诉书多以《刑法》有关条款作为起诉的法律依据。兹举一例: “……综上所述,被告卿××好逸恶劳,多次行窃,屡教不改。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本院为了保护国家及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周礼》“主察狱讼”之官:“士”官辨析
作者:温慧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孙诒让  狱讼  职官  司寇  编撰者  刑法  晏子春秋  正义  古籍出版 
描述:在《周礼》编撰者设计的职官体系中,设秋官主刑,佐君主以刑法治理万民。作为六官之一,大司寇亦为刑官之长,其属官包括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等64个职官。对于《周礼.秋官》的官司机构,学者看法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校园文化建设应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校园文化的育人
作者:赵景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 
描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