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9)
报纸(78)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5)
地方文献 (8)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3)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20)
2011(21)
2008(13)
2006(7)
2003(6)
2000(4)
1996(4)
1989(4)
1987(5)
1986(2)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3)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原文物(1)
学术论坛(1)
厦门商报(1)
群文天地(1)
语文园地(1)
中国比较文学(1)
南方农村(1)
江苏体育文史(1)
注重习的教育家颜元
作者:邵祖德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元  教育家  学校教育  中国教育史  思想发展  陆九渊  王守仁  农业劳动  少年时期  陆王 
描述:喜兵术。24岁时,读《陆王语要》等书,以为“圣道尽在是矣”。从此笃信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不久,读到
饶介《士帖》
作者:傅紅展  来源:紫禁城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饶介是元末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虽远不能与赵孟頫、鲜于枢等人相比,而在书法发展的历程上仍然留下了他的斑斑墨迹。明初解缙《春雨杂述》载:"康里子山(巙巙)在南台时,临川危素、饶介得其传授。而太樸(危素)以教宋璲仲珩、杜环叔循、詹希元孟举,介之(饶介)以教宋克仲温。"杨士奇云:"介之攻书法,擅名当时,
周礼于春秋时证
作者:陈汉章  来源:华国月刊 年份:192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于春秋时证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
作者:张炜生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敏于  孔子  周礼  周王  太庙  先祖  考察  铜铸  台阶  封条 
描述:孔子一生,崇尚周礼。一次,他考察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铜人的嘴上被贴了三道封条。孔子绕着这个铜人仔细查看,发现铜人背面刻着这么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
开宋词风气之先的关键人物:延巳
作者:张自文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  北宋词  关键人物  欧阳修  晏殊  温庭  唐五代词  愁情  疏淡  文人词 
描述:的人物而李四是次等重要性人物,此为文学发展的偶然现象。一般治词史者对唐五代词至北宋词的发展之必然规律
科学家、实业家的书法艺术——怡生书法作品选之六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实业家  科学家  黄鹤  西铭  小翅  入料 
描述:科学家、实业家的书法艺术——怡生书法作品选之六
试论晏殊词对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许晓云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延巳  延巳  艳情词  艳情词  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  词境  词境 
描述:由于创作目的和创作环境以及身份的相似,晏殊词某些方面继承了延巳词的创作方法。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性格,他们的词又呈现出不同的一面。本文将从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延巳、晏殊词异同辨
作者:胡淑慧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  晏殊  词风  艳情 
描述: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晏几道与延巳词比较
作者:张晓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延巳    伤感情味  江西词派 
描述:南唐延巳与北宋晏几道都是著名的词人,他们的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均带着浓重的伤感情味,而且这种伤感都表达得很含蓄,很委婉。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同属江西词派;他们的心境相似;他们的性格中有许多相通
试论延巳和晏殊的创作共同点
作者:王新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  延巳  花间词  花间词  珠玉词  珠玉词  晏殊词  晏殊词  词作风格  词作风格  题材  题材  情爱  情爱  主题  主题  观念  观念  工具  工具 
描述:一、题材范围相同从延巳的《阳春集》与晏殊的《珠玉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观念上都像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做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题材仍不脱花间派词范围,词作内容仍以男女情爱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