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仁”到“人情社会”
-
作者:柳士同 来源: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情社会 人际关系 人与人 孔子 三纲六纪 仁者 周礼 父为子纲 生产力 人情味
-
描述:倡导的"克
-
领略求学三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作者:理直 来源:河北自学考试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境界 王国维 衣带 辛弃疾 《人间词话》 晏殊 柳永 南宋词人 三种境界 北宋词
-
描述:领略求学三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理直清代王国维(1877—1927)在《人间词话》中,辑录了北宋词人晏殊、柳永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说明“求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
-
以夷制夷:语文教学的高境界
-
作者:陈元勋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夷制夷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 王安石 发明者 夷人 宋代 控制
-
描述:"以夷制夷"一语的发明者为宋代王安石。"以夷制夷"旨在利用夷人控制夷人,以达到统治的目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以敌制敌"、"以敌攻敌"即由此推衍而来。假如用"以夷制夷"这个"旧瓶"来装"新酒",则可化为语文教育谋略。
-
追求古诗词教学的高境界
-
作者:陈群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三种境界 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 教学重点 情感 教学模式 诗歌 王安石 人生
-
描述:有人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这样的三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的品词析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早期儒家與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哲學的對話
-
作者:莊慶信 来源:哲學與文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類中心主義 環境哲學 早期儒家 環境倫理 倫理原則 仁 天人合德 價值陶成
-
描述:的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哲學或多或少均有共同因素。但其中兩者的差距正是彼此學習,一起成長的機會。為國人而言仍以儒家的環境哲學(如,仁、天人合德等)比較合適,但儒家思想有其限度,需要學習西方人類中心主義(如,價
-
名医风范存古今:记新安名医徐春甫与“一体堂宅仁医会”
-
作者:士心 来源: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存古 医风 集大成者 仁 古徽州 医学 救人 美誉
-
描述:在古徽州,许多有志之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立志苦学,潜心钻研,悬壶为业,济世救人,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新安名医和绚烂辉煌的新安医学,故古微州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美誉。这其中,一代新安名医徐春甫,就是新安医学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
-
早期儒家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的对话
-
作者:庄庆信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哲学 早期儒家 环境伦理 伦理原则 仁 天人合德 价值陶成
-
描述:素养与西方的人
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或多或少均有共同因素。但其中两者的差距正是彼此学习,一起
成长的机会。为国人而言仍以儒家的环境哲学(如,仁、天人合德等)比较合适,但儒
家思想有其限度,需要学习西方
-
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进步意义
-
作者:任继愈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唯心主义 周礼 恢复 正名 进步意义 贵族们 奴隶主 爱人 保守思想
-
描述:常发生于统治阶级內
-
论王守仁良知说的形成
-
作者:林恒森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王学 致良知 本体 知行合一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学说 心外无物 心学
-
描述: 中国哲学史上往往以“陆(九渊)、王(守仁)心学”连称,然而陆、王在哲学史上的境迂则大不相同。陆九渊之学说未满百年“其说已泯然无闻。”(《宋元学案》卷五八);而王守仁在有明一代则开了另一种气象
-
宋仁宗广开仁路
-
作者:李毅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仁宗 范仲淹 王安石 司马光 包拯 吕夷简 皇帝 苏轼 中进士 博采
-
描述:在皇权大于天的封建社会里,皇帝的人品、性格等等的好坏,决定着亿万百姓生存状态的好坏。现在看来,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