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手法和观众
-
作者:潘井亚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手法 整体感知 王英琦 公开课 社戏 课文 预习
-
描述:周三的公开课上的是王英琦的《看社戏》,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意在用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
2月主题:高尚
-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败坏 狄德罗 契诃夫 北宋 云遮 趣味 名言 相关 堕落
-
描述:【相关名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俄]契诃夫
-
笑从双脸生——谈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
作者:史华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晏殊 《破阵子》 词赏析 主题 妇女形象 意境
-
描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伤仲永》之我见
-
作者:何良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初中 语文 第二册 主题
-
描述:王安石写的《伤仲永》现编在初中语文第二册上。这篇文章意在劝告人们后天努力学习,主旨很好,不过把文章中有的语句放到社会生活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思考,我个人认为值得探究。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者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现在笔者谈谈几点想法:
-
毛泽东自评《回韶山》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韶山 胡乔木 庐山 七律 主题 黄鹤
-
描述:毛泽东致胡乔木信中说,庐山韶山两首七律"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之类"。
-
“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
-
作者:周世泉 廖应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
-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柳 梅柳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
戏曲《牡丹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中,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
汤显祖“唯情说”的美学内涵
-
作者:朴钟学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内涵 “情” 浪漫主义文学 诗文集 文学作品 艺术形象 美学思想 杜丽娘 唯情
-
描述:汤显祖系晚明之文学家,亦为文学思想家、其文艺思想之核心即“唯情说”.汤显祖之美学思想因“情”而成立.虽然显祖之思想是在泰州学派、道教与排宗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他和其它思想家的最大不同在于,他的美学思想的主旨和核心是“情”.显祖
-
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
-
作者:赵建梅 来源: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研究 中国 绝句 情感 语言
-
描述: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