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6)
报纸(470)
会议论文(14)
学位论文(11)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10)
地方文献 (33)
地方风物 (30)
非遗保护 (18)
才乡教育 (7)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1(113)
2010(66)
2009(56)
2008(42)
2004(26)
2000(11)
1999(14)
1996(15)
1995(23)
1991(7)
按来源分组
近代史研究(7)
中国铁路(2)
经营管理者(1)
财经科学(1)
广西商专学报(1)
大舞台(1)
商场现代化(1)
经济论坛(1)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1)
刘大年与史学界“五老”
作者:周秋光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史学界  马克思主义  历史文献  史学领域 
描述:《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政治经济学应是吸纳力极强的开放体系
作者:潘力  来源:中国经济问题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经济建设  教材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描述:反映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又能合理诠释
刘大年先生的学术风范
作者:陈其泰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新中国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  《论康熙》  近代史基本线索 
描述:刘大年先生是新中国历史学的重要开拓者。他的学术风范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以下两项尤有教育意义:一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同时又以开放、进取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二是在长期的史学研究中
毕生心血汇史坛--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
作者:姜涛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研究  《美国侵华史》  文化大革命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互关系 
描述:马克思主义原著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头脑里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于是只要是新书,不管是政治经济学的、哲学的、外国历史的,他都如饥似渴地去读。从此他确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并走上献身
打造服务型工商——淮北市工商局相山分局创新服务管理机制的几
作者:赵健 武剑锋  来源:安徽工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执法环境  维权  发展  服务型工商  淮北市工商局相山分局  服务管理机制 
描述:打造服务型工商——淮北市工商局相山分局创新服务管理机制的几
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
作者:漆侠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学派  辩证法  哲学  王安石  熙宁变法  发展 
描述: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
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戏剧冲突
作者:乔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发展  发展  结局  结局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 
描述:通过对《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的比较,揭示出戏剧冲突产生、发展和结局与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关系问题。
非则言非,是则言是的实事求是精神
作者:黄仁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事求是精神  马克思主义  历史研究  历史学家  刘大年  印象 
描述:《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谈《周礼》中的地图
作者:姚顺滨  来源:地图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题地图  我国古代  周礼  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  地图学史  社会制度  土地  记载  发展 
描述:《周礼》是一部成书于战国时期、叙述西周社会制度和典章文物的书,同时,也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地图的著名史料,研究它对探讨我国地图学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四个方面讨论《周礼》中所述的地图
对北宋历史教材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作者:刘占文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时期  中央集权  王安石变法  分裂割据  发展  大地主  农民  农业生产  赵匡胤  宋太祖 
描述:,谣传辽兵入境,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军行到陈桥驿,他发动了兵变,军士们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拥戴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接着他回师开封,夺取了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在此后十多年里,宋朝先后灭掉了许多独立割据的国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