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登临“黄鹤”步步高——武昌区审计局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纪实
作者:刘琪  来源:湖北审计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昌区  文明单位  审计局  两个文明建设  武汉市  创建工作  黄鹤楼  省级  最佳  湖北省 
描述:的名字,1996年,这个名字前被冠明了一个份量很重的定语: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要知道,武昌区数千个单位和组织中,历年来只有这一家榜上有名。几年来,他们创建文明单位的步伐,也如登临"黄鹤",拾级而上
作者:高乾源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君子  秦岭北坡  情感精神  诗经  商周时代  寄托人  终南山  赏梅 
描述:《诗经·终南》一篇梅花已经开始寄托人的情感精神。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商周时代,秦岭北坡还有梅生。寒冬时节君子穿锦衣狐裘前去终南山赏梅,梅面如同人颜。
修《四库全书》时用什么标准把书抑为存
作者:黄永年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馆臣  别集  黄永年  周易  《永乐大典》  严厉申斥 
描述:修《四库全书》时用什么标准把书抑为存书黄永年清人纂修的《四库全书》一共著录收入了3461部书,另有6793部书不曾收入,只在《四库全书总目》的各类著录书后列个“某某类存”,给这些不曾收入的书留下
周在浚和他的《访求中州先贤诗文集
作者:袁喜生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在浚  《访求中州先贤诗文集  目录学  生平  文献价值  中国 
描述:大致反映当时的情况,真正确切的统计并不容易做到。由于条件的限制,统计时有所缺漏实在是难以避免的,例如本文在这里向读者介绍的清初周在浚的《访求中州先贤诗文集》,就不在范先生的统计数字之内,而其独特
从《周礼正义》看大型辞书的车制條
作者:汪少華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典  横木  周礼  大型  正义  段玉裁  孙诒让  戴震  急就篇  释名 
描述:梁启超对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推崇备至,说:"这部书可算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三)好在哪里?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学要》指出:"清末孙诒让所著《周礼正义》,集《周礼》之学的大成,特别是把清代
姜洪鲁:悦于,感于心,敏于行
作者:李华斌 朱帅 谢唯立  来源:中国审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  法院工作  法院院长  审判方式改革  音乐评论  美国音乐  司法改革  化解矛盾  副院长  司法工作 
描述:美国音乐杂志专栏作家约翰.琼斯在1994年年终的音乐评论中写道:"NewAge(班得瑞乐队的一首歌名)为现代人创造了一片美丽新世界,引领人们找回生命最原始的感动……"这一段乐评引起了姜洪鲁强烈的共鸣:当忙碌了一天后,在静谧的夜晚听着班得瑞的音乐,就会感觉到,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
今年过节“国宝(保)”
作者:梁明  来源:中国品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国宝  展望  父母  爆竹  幸福    亲戚  年终  总结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王安石在这幸福安康的辞旧迎新之际,忙于年终总结年初展望之余,您是否还惦记着给您的父母、师长、亲戚、朋友……备上一份份
春风不是总
作者:戴廷荣  来源: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生消息论  消化性溃疡  风性善行而数变  冷暖气团  天气特点  王安石  前列腺肥大  支气管哮喘  古代诗人  寿亲养老新书 
描述:开又被风吹落。” 我国大陆的春季冷暖气团,东西气流交替频繁,天气特点为时而冬冷型,时而夏热型,忽而干燥,忽而阴湿;气压亦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早
春风
作者:暂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春节  爆竹  米芾  王安石  宋代诗人  民间习俗  屠苏酒  生活细节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见图一)的名作《元日》。“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称“春节”,宣示着春天到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通过燃放
给小偷
作者:陈南  来源: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老人  失主  处罚  头牛  小偷  普通  羞耻  担子  姓名 
描述: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一头牛,被失主捉住。盗牛人说:"我一时鬼迷心窍,偷了你的牛,今后,决不再干这种事。随便你怎样处罚都行,只求你不要让王烈知道。"王烈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但在当地德望很高。有人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