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委刘绍曾同志逝世
-
作者:暂无 来源:体育教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体育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体育专家刘绍曾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2000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刘绍曾同志1960年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工作
-
析吴曾祺之“养气说”
-
作者:兰培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气之流变 养气之道
-
描述:本文以吴曾祺“养气说”为题,析出其所言之“气”乃弥纶各家之说,是由体力、心力、情绪等构成的精神血气以及作家的气质、个性;其所提出的“配义于道”和“取资于学”的“养气之道”,对于为文创作,具有切实可行
-
委任曾肇禹为崖县教育局长
-
作者:暂无 来源:广东省政府公报 年份:193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委任曾肇禹为崖县教育局长
-
《曾公遗录》考略
-
作者:程郁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布 永乐大典 史料价值 考略 司马光 王安石 枢密院 缪荃孙 翰林学士 学术界
-
描述:,而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绍圣元年六月,曾布任同知枢密院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
作者:王力坚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临江仙》 词赏析 意境 写作手法 思想感情
-
描述:称“小晏”。存词二百六十首,集名《小山词》。其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情意真切而语言婉丽,多带伤感情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此评语颇为中肯。这首《临江仙》便能充分体现其词的主要特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二句互文见义,其意为梦后酒醒倍觉孤凄冷寂。小晏没有直接抒情,但是“楼台高锁”、“帘幕低垂”的景象,已十分形象地渲染了一种颇为孤凄冷寂的氛围。庾信《荡子赋》有云:“况复空床起怨,倡妇生离。纱窗独掩,罗帐长垂。”也正是以“纱窗独掩,罗帐长垂”的景象,来描写孤凄冷寂的环境气氛。不同的是小晏在此突出“梦后”、“酒醒”,以起到强调、对比的作用。酒与梦往往是人们要排解内心愁苦的“麻醉剂”,然而,酒醒梦...
-
江湖诗人曾极生平事迹考论
-
作者:王宇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克庄 生平事迹 江湖诗派 蔡元定 朱熹 南宋后期 考论 四库提要 临川 陈振孙
-
描述:关于南宋后期江湖诗派的研究,近年来罕见大的推进,与之相应的是江湖诗人个体研究的寥落,尤其是罹难江湖诗祸的几位诗人(刘克庄除外)迄今尚无深入的考察,曾极就是其中
-
论王安石与曾谢二氏的世家之交
-
作者:耿纪平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曾谢 交游 世交
-
描述:王安石在北宋中后期居于士大夫文人的核心,交游极广,关系也很复杂。他与父亲的朋友及其子孙的世交之谊,为他在思想、文学以及政事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王安石交游关系及其形成方式,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及其新学学派的思想作风和历史意义。
-
曾燠幕府与清中期的骈文复兴
-
作者:李瑞豪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幕府 选集 骈文 复兴
-
描述:,多宗六朝,风格流丽短小,格调纤新,笔致轻倩,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曾燠幕府对骈文的提倡与创作实践为清中期的骈文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
曾熙的教育活动及门下弟子小考
-
作者:湘子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渔父 李瑞清 教育活动 书法 湖南衡阳 文科大学 三十年 教育主张 张大千 上海
-
描述:清末民初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为海上四妖的曾熙不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书画大师,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作为民初书坛大家,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往往被他的艺术声明所掩盖。事实上,他赴沪前积极投身于教育
-
浅析吴曾祺之“识见说”
-
作者:兰培 来源:管理观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吴曾祺 修养 修养 识见 识见
-
描述:近人吴曾祺在其理论著作《涵芬楼文谈》中,提出了“鉴别主于识见”的理论,将作家知识和见识的积累和增长,视为从事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对其积累“识见”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概括和探析,试图挖掘出其“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