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应“挑战”:刘大年晚年关于革命史范式的思考
-
作者:黄广友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中国近代史 学科体系 革命史范式 现代化范式
-
描述:民族独立与近代化、革命与改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构成这一学派在这一时期思想认识的内核,成为守护这一范式的思想重镇和一面旗帜。
-
基于陆九渊与神秀、慧能心性思想关系所作的几点思考
-
作者:耿静波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论 陆九渊 本心 神秀 慧能
-
描述:、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
和谐社会应是多样性的统一―关于儒家文化“和”理想的现实思考
-
作者:张春晓 来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和理想 多样性 和谐社会
-
描述:和谐社会应是多样性的统一―关于儒家文化“和”理想的现实思考
-
逻辑语用学探析:由周礼全语用逻辑引发的思考
-
作者:王珊 来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三视维度 逻辑“顺势”与“动势” 成功交际理论
-
描述:学的一个根本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哲学理解而达到的,而语用学又包括对符号使用者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可见,语用学总是脱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及应用也日渐成为逻辑学研究的重点.
-
和谐社会应是多样性的统一―关于儒家文化“和”理想的现实思考
-
作者:张春晓 来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和理想 多样性 和谐社会
-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贯穿着一种和谐、和合精神,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和”理想,在哲学上说,这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是处理“多样性”关系的一种方式,是保持“多样性”的一种联合。它通过选择与重构以后,应当是今日构建和谐社会汲取精神滋养和文明动力的宝贵资源。
-
和谐文化应是一种新型的法治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资料信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 《组织人事报》 人民民主 大学教授 古代社会 等级制度
-
描述:社会制度、体制、机制、规范和程序来保证和实现。这样的和谐才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持续的、稳定的和谐。所以,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应该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第一段]
-
文化强国理应是文化贸易大国
-
作者:花建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际文化贸易 贸易大国 文化软实力 世界大国 追随者 竞争
-
描述:世界大国在国际文化贸易方面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发展模式之争,谁的文化软实力模式更具有前瞻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追随者。
-
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
-
作者:龚克 来源: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 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育人” “育人” 文化本质 文化本质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
描述:一、大学文化之根本“育人为本”第一,大学文化作为特定的组织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根本任务紧密联系。第二,大学文化本质上应是“育人”文化。第三,“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
-
经济视角下的《邯郸记》解读
-
作者:郑艳玲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记》以卢生和崔氏的夫妻关系之变迁表现出金钱对家庭以及人性的影响;以卢生和宇文融的矛盾冲突表现出金钱影响之下的社会百态,以及商业经济的黯淡前途。
-
略论欧阳修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
-
作者:孔祥振 来源:现代财经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经济思想史 王安石 范仲淹 北宋 发展经济 庆历新政 主张 社会实践 深远影响
-
描述:业、商业、漕运、财政、国防经济等方面的思想则相当丰富,不少见解主张承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