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前置性学习应是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的保障
作者:秦悦  来源:长三角(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  前置  作业布置  中学语文教学  课堂  主动参与  教学环节  会学习  孔乙己 
描述:三,灵活变通。为了转变这种现状,我们便提出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这一理念说白了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
“疑”中求高效:语文教学中“疑”的处理例谈
作者:杨群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朱子语类》  获取知识  高效教学  理学家  陆九渊  学生  主动性 
描述: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陆九渊亦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抹杀了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学生
人文熏陶应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作者:王向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价值取向  人文熏陶 
描述:人文关怀不只是一味的表扬与呵护,而应当是通过对职高学生的人文熏陶,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职业高中的学生拥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尊严.这应当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
高考作文应是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北京市语文高考阅
作者:李节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文的指挥似乎已经将作文教学拖进了泥淖.
找准随文练笔的“点” 踏上“语文园林”的路
作者:潘雅频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随文练笔  语文教学  园林  语文教师  文本  汤显祖  杜丽娘  情感  牡丹亭 
描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由衷感叹。观景如此,语文教学亦如此。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领学生步入姹紫嫣红的"语文园林",让他们去感
崔莺莺、杜丽娘、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作者:陈慧芬 张永波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第四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对比阅读 
描述:崔莺莺、杜丽娘、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思,在百草园
作者:刘绍棠  来源:新作文:中考在线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思考”  2004年  中考  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  语文  评析  《思  在百草园》  构思  立意  散文 
描述: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教育兴则社稷兴:《王安石教育思想研究》评介
作者:徐佩印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教育兴则社稷兴:《王安石教育思想研究》评介
最有成效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谈作文教学与游戏
作者:王育英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无痕迹  拿破仑  儿童教育  写作能力  游戏教育  亲历其境  哥萨克人  写作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 
描述:最有成效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谈作文教学与游戏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统一的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现象学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  儿童生活  教育者  教师  生活体验  生活中 
描述: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听、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