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137)
报纸
(55)
学位论文
(52)
图书
(35)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29)
地方文献
(45)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
(64)
2013
(70)
2009
(60)
2008
(45)
2005
(35)
2004
(41)
2002
(35)
1992
(29)
1991
(32)
1985
(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2)
文献
(12)
百花文艺出版社
(4)
书品
(2)
新闻爱好者
(2)
中文自学指导
(2)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
(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1)
相关搜索词
北宋
文学研究
考论
石介
古典散文
王安石
士族
北宋党争
唐宋八大家
博学宏词科
出版社
变法改革
刘绍棠
列夫·托尔斯泰
国家干预
卢照邻
作家
参知政事
曾巩
同窗
孔丘
串连
刘将孙
黄庭坚
地方官
价值
商品经济发展
书法成就
青苗法
晏殊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北宋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7
条
曾肇简评
作者:
李卫东
来源:
黑河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肇
北宋
言路
善政
描述:
通过梳理
北宋
名臣曾肇的生平事迹,间接地介绍他在倡导言风、施行善政、文化学术等方面对
北宋
政治、学术产生的影响,并旁涉其为人处事之个性特征。
坐怀不乱王安石
作者:
毕宝魁
来源:
法制博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生活
美人
描述:
王安石生活在
北宋
年间,不仅当了八九年宰相,还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政坛、文坛上都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人,
北宋
又是个讲究享受的时代,文官地位高、生活奢侈,娶三五个老婆是正常不过的事,而王安石却守着一个
文章世所希:晏殊之赋研究
作者:
唐红卫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晏殊
赋
描述:
北宋
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
北宋
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
北宋
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
论杜诗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左汉林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荆公体
学杜
描述:
高的晚年绝句也与杜诗无涉。总体上,王安石诗与杜诗有较大差异,艺术上也相差很远。
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论晏殊的寿词
作者:
唐红卫
李光翠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寿词
北宋
描述:
“
北宋
倚声家之初祖”的晏殊是宋代寿词大量创作的始作俑者,晏殊的三十余首寿词主要可以分为寿帝、寿妻、自寿三大类。对于晏殊的寿词,前人的评价大多过低,其实晏殊大量地创作寿词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
作者:
雷婷婷
张岩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诗赋取士
争议
原因
描述:
北宋
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
王安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苑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
中国
北宋
描述: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王安石与科举
作者:
邢猛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科举
熙宁变法
北宋
描述:
和教训.
文学
地域性研究的最新突破——评李浩著《唐代关中士族与
文学
》
作者:
曾大兴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域
文学
学士
大地
唐代
士族
地域性
国学
关中
牛李党争
江南
描述:
文学
地域性研究的最新突破——评李浩著《唐代关中士族与
文学
》
论
北宋
中叶进士科改革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作者:
宋馥香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中叶
进士科
王安石
范仲淹
《论语》
经学
策论
司马光
经义
内容和形式
描述:
自仁宗起到哲宗时,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首的改革派对进土科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从兼重经学到独重儒学,从兼重策论到仅用策论、经义,目的就是使士人留心于治道,选拔那些学以致用、激励务实的有用人才,这样,不仅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也对文化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理学体系占据了学术思想中的统治地位。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