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生一梦“牡丹亭”:吴吴山三妇与《牡丹亭还魂记》
-
作者:田薇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三妇 三妇 女性读者 女性读者
-
描述:代表,三人前后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女性评点《牡丹亭》的杰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
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
作者:周娅 赖力行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女性神话 至情 至情 生命 生命 性灵 性灵 文心 文心
-
描述:《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妇,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
-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论《牡丹亭》的至情表现
-
作者:章颖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梦中情 梦中情 人鬼情 人鬼情 人间情 人间情
-
描述:情感。而只有认识了自我主体和生存的环境,且能为了理想而不畏生死的考验,方能营造出"有情"世界。
-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
-
作者:金霞 姚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读者 传播
-
描述:特点。
-
以虚为实与以实为虚——看张继青“三梦”演出有感
-
作者:王朝闻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艺术形象 朱买臣 心理特征 张继 演员 观众 《惊梦》 《牡丹亭》 心理内容
-
描述: 一 “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街鼓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梦》里的这一条记述,表现了入梦者的听觉感受,可能通过想象而转化为视觉形象。或者说,梦境的形成往往有貌似偶然其实必然
-
但是相思莫相忘 牡丹亭上三生路: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
-
作者:邓晓燕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相思 武汉大学 昆曲艺术 大学生
-
描述:2008年4月3日至5日,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细腻、温婉、高雅的昆曲艺术经典《牡丹亭》以其独特的魅力令80后的大学生们如痴如醉!
-
《牡丹亭》和三妇评本中的梦异描写述评——《真实与虚幻——文
-
作者:周锡山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奇异之梦 奇异之梦 吴山三妇 吴山三妇
-
描述:八位才女的出色智慧,为《牡丹亭》在清代的评论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发《牡丹亭》的巨大创作成就和重大影响。
-
局领导班子到相山核地质科技文化园进行“三光荣”传统教育
-
作者:暂无 来源:核地知与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教育 地质科技 领导班子 文化园 相山 国防科技工业 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
-
描述:2013年10月22日,局领导班子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夕,带领机关处室(中心)负责人赴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一一相山核地质科技文化园“寻根”、“补钙”,进行“三光荣
-
三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倡:兼与赵楚芸、徐应麟二同志商榷
-
作者:陶用舒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产阶级领导权 民主革命思想 瞿秋白 首倡者 蔡和森 资产阶级 邓中夏 三论 国民革命 高君宇
-
描述:一篇文章(包括党的文件)专门、全面地论述过这一问题。因此,研究无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不能把着眼点放在谁是首倡者上。上述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重视。最近,《毛泽东思想论坛》发表了赵楚芸、徐应麟二同志的《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思想的首倡者不是瞿秋白,而是邓中夏》一又(以下简称赵文),阅读之后,颇受教益。但也有些不同看法,特写出来参加讨论,并就教于赵徐二同志。 谁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倡者呢?邓中夏、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高君宇等人,都曾被说成是首倡者。但是,这种把着眼点放在究竟谁是首倡者上面的讨论,由于个人所定的标准不一,很难有一致公认的结论。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思想的提出和形成过程,首先作一
-
“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咸宁历史名人冯京其人其事
-
作者:佘斯勇 来源:咸宁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名人 《全宋文》 王安石变法 《宋诗纪事》 《宋史》 《永乐大典》 鹤林玉露 枢密院 宋仁宗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描述:“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咸宁历史名人冯京其人其事佘斯勇在中国历史上,自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九品中正制,以德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举人,炀帝杨广又置进士科,始开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