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三知”:知人、知世、知体裁
-
作者:雷源轼 来源:初中生·二年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人 阅读 体裁 陆九渊 文章
-
描述:怎样才能深刻地领会一篇文章?宋代学者陆九渊提出了一个阅读法则:知人、知世、知体式(体裁)。[第一段]
-
杨简思想渊源探析
-
作者:刘玉敏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浙东心学 渊源 张九成 陆九渊
-
描述:东心学与江西心学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
朱熹哲学之心论及其与陆九洲心学的区别
-
作者:蔡方鹿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心论 陆九渊 心学 区别
-
描述:朱熹哲学之心论及其与陆九洲心学的区别
-
元代陆学士人的日常空间与社会关系网络:以李存《俟庵集》为中
-
作者:周茶仙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陆九渊 李存 陆学 道教
-
描述:学的思想生命力,更显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各学派、信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元代新安理学的四个「转向」
-
作者:刘成群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新安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春秋
-
描述:趣偏轉、從生命體驗到「以道自任」的轉向。
-
杨简心学新论
-
作者:何静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心本论 毋意 陆九渊 王阳明
-
描述: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
-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学 争辨
-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象山心学与老子思想之辨异
-
作者:吴兆军 杨国祥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老子 心学 道 自然
-
描述:象山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以“自然”作为参照,二者的哲学本质、形态、属性、功能和旨趣都迥然有异,总体而言,象山心学以儒家思想为宗,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老子思想为道家思想精髓,体现了深刻的自然主义。象山心学与老子思想各成体系,屹然同为圣贤的气象。
-
朱陆之争:宋儒经典解释取向的政治蕴涵
-
作者:任剑涛 来源:原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经典解释 政治效应
-
描述:子原则。两者都试图达到同时兼治人心-社会秩序的效果。在鹅湖之会上,朱陆展示了各自的基本立场,其后各以师承长期延续。王阳明折中朱陆,但仍取孟学立场,经典解读服从于德性感悟。这两种取径,包含了完全不同的人心秩序治理、社会政治走向或发展趋势:前者以其思想的解放性而具有瓦解政治规则的作用,后者以其观念的规范性而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比较而言,朱熹的进路较陆王的进路更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
-
试论严羽诗论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
作者:曹东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南宋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
描述: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