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14)
报纸(167)
图书(123)
学位论文(93)
会议论文(5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94)
地方文献 (101)
宗教集要 (20)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11)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0)
2013(107)
2011(149)
2010(116)
2009(116)
2003(53)
1988(54)
1987(64)
1975(14)
1960(16)
按来源分组
华夏文化(6)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
法学论坛(1)
榆林学院学报(1)
徐棻剧作
作者:郭汉城  来源:剧本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作品  当代戏曲  中国戏曲  艺术家  汤显祖  个性鲜明  现实感  改编本  艺术形式 
描述:接受过当代最先进的思想——马列主义的教育,具备较高的民族文化的素养;作为艺术家,又有自觉的革命责任感。这些条件使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强烈的思想倾向和丰富
王安石晚年的诗风
作者:徐雪梅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晚年诗  佛禅  山水 
描述:宋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王安石 ,一生创作颇丰 ,然而他前后期诗风却大不相同。本文从其晚年诗的内容、意境、语言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从中看出王安石晚年诗的独特风格 ,并分析了这种诗风变化的原因
吴炳晚节
作者:王染野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晚节  士大夫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牡丹  江苏宜兴  好官  作家  戏曲家 
描述:吴炳,江苏宜兴人,是我省明代末年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所作《西园记》、《画中人》《疗妒羹》《绿牡丹》及晚出的《情邮记》,合称为《粲花别墅五种曲》,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优美的剧作。吴炳一生为官又比较清廉正直,能体恤民生疾苦,是一位士大夫出身的好官,特别是到了
诚实正直古今
作者:孙崇政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直  太武帝  王安石  是非曲直  传统美德  坚持真理  共产党人  崔浩  吕惠卿  光明磊落 
描述:诚实正直古今
瓜洲古今
作者:赵苇航 金慎夫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运河  扬子江  扬州  长江下游  王安石  十七年  白居易  北岸  渡口  镇江 
描述:,为古运河的入江门户,形势险要,素有“江防要塞”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不少名人都来过这里,并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不过,古代史书、诗文里所讲的“瓜洲
选景琐
作者:刘宝俊  来源:当代电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景    美术师  汤显祖  电视剧艺术  牡丹亭  应该注意  录相  天气变化  主要矛盾 
描述:自掌握了录相技术,我国的电视剧由直播到录相,拍摄场所从播送室走到了实景,因此,如何选择实景,就成了电视美术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了。本文不打算全面介绍美术师选景的要求与过程,只想就我最近参加《汤显祖与牡丹亭》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选景中应该注意的几件事:
吴江派
作者:席永杰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派  汤显祖  曲论  声律  发展问题  临川派  王骥德  明代  最高标准  江苏吴江 
描述:3—1610),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江苏吴江人,故将以他为首的此派称为吴江派。沈璟论曲,主张恪守声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
踝关节扭伤
作者:王金柱  来源:家庭中医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推拿按摩  牵张性损伤  内侧韧带  中药治疗  膝关节  活血散  人体下肢  外侧韧带损伤  滑利关节 
描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是人体下肢三大负重关节。其中踝关节位置最低,在站立或行走时,几乎承受人体的全部重量,所以临床上发生扭伤的机会较多,大致占全身关节扭伤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根据损伤外力的程度,轻者可使韧带发生单纯性的牵张性损伤或部分撕裂,重者致韧带完全断
近体诗的对仗艺术
作者:王新霞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水对  杜甫《春夜喜雨》  近体  并列关系  刘禹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中国语言文字  胡应麟  《文心雕龙·丽辞》  诸葛亮 
描述:近体诗的对仗艺术王新霞中国古代近体诗的对仗艺术成就甚高。对仗艺术之所以受到历代诗人的重视与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仗的形式是古代诗人们从汉语结构的特点出发,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有效表现形式
读老琐
作者:朱永龄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校读  说文解字  柔弱胜刚强  读老    张松如  王安石  五千言  天地  辩证思维 
描述:《老子》五千言,历来版本各异,注家甚众,故断句,释文,歧义存焉。近读张松如周志的《老子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深感作者将“古今聚讼,迄无定诂”(《校读》第3页)的老义译释得如此信达,实在是功力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