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7)
报纸(174)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2)
才乡教育 (34)
地方文献 (20)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3)
2013(48)
2012(67)
2009(47)
2007(35)
2005(15)
2003(10)
1998(7)
1994(8)
1986(5)
按来源分组
学问(2)
中文自修(2)
读书文摘(2)
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1)
中国图书评论(1)
好家长(1)
决策与信息(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
初中生之友(1)
当代广西(1)
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
作者:饶丽萍 黄毕年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描述: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
课堂应是学生主动说话的阵地──兼评《食物链》一课
作者:申建春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食物链  后进生  数学教师  课堂教学  兼评  课堂内  阵地  素质教  激发学习热情  “第三世界” 
描述: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学生难以表达自己学习的真情实感。即使学生说一些话,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有悖于老师意图的话和学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是难以听到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作者:曹中原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  一届三中全会  王安石变法  抗日战争  教师提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动机 
描述:创造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突破,也即是创新和开拓。其表现为思路开阔,不囿于别人的见解和自己原有知识的局限,能迅速发现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新联系,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教育过程
作者:陈志根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其他各科教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教育过程
采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历史上册教学总结
作者:万英华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课  小学历史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  北京人  面貌特征  方法教学  导语  王安石变法 
描述:前,我环视全班同学说:谁能把同学之间的面貌特征说一说,待同学们发言后再引导:“现在人们长得漂亮,穿得美观,你们知道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我们的祖先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是初中《生物》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吴中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其它各科教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是初中《生物》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卓越发展、全球发展
作者:王占宝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发展  全球  解读  名校  中学  办学理念  社会转型期  教育环境 
描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我们首先应该认识的、准确解读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话题本身。首先,“学生”不仅是整体,更应是个体。一所学校,特别是名校,要有一
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陈梅香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  素质教育  文盲  教师  受教育者  教育改革  教会  知道  境界 
描述: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在校期间,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也不仅是为了知识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即使知识再多,面对高技术的信息时代,也将成为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一个善于思维、善于求知的人,远比一个仅仅塞满知识的人好得多。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
实行文史课程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吴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综合素质  文史  历史教学  课程整合  培养学生  王安石  司马光  语文教学  成语  文学作品 
描述:实行文史课程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反思的、多元的、深刻的,教
作者:李强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课  阅读教学 
描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反思的、多元的、深刻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