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与理的易位:论张坚的三部爱情剧
-
作者:潘培忠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与理 爱情 汤显祖 易位 男主人公 传奇 儒家 戏曲创作 中缘 明清戏曲
-
描述:明清戏曲家擅长说理,又好写情。一方面,中国古典戏曲是"写情的艺术",在创作中要求以情为本体;另一方面,戏曲作家们又深受宋明以来儒家理学的影响,写戏亦追求"载道",即使像汤显祖那样大唱"情至"的作家
-
情即理:阳明心学对《牡丹亭》情理关系的影响
-
作者:丁芳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
描述:成的哲学转向深有关系。心学主张本心至善,反对视理与气为对立存在的两物,以致客观上为"恶"的存在提供论证。在心学学者看来,未迁于外物、发乎本心的真情、深情即是纯善的,情与理乃"为物不二"的关系,情即理
-
刘刘绍基
-
作者:韩明阳 来源:航空史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刘绍基 空军 第8师24团1大队 中国
-
描述:刘刘绍基
-
汤显祖心目中的情与理——汤氏“以情抗理”说辨证
-
作者:杨忠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情与理 现实世界 杜丽娘 理学家 封建道德 改革主张 学术思想 遂昌 思想主张
-
描述:情对抗天理”这样一个成说,一些有影响的论著认为汤显祖在《寄达观》简中说过“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样的话,甚至将“情有者,理必无”作为汤显祖思想的首要特点,认为在汤显祖心目中,情与理的矛盾“是
-
因情成梦超死生:杜丽娘“情”“理”对立人生观的启示
-
作者:郑苏淮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情”“理”“法”
-
描述:”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
景中见情 情中见理——晏殊《浣溪沙》浅析
-
作者:王健龙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化虚为实 夕阳 回忆 情感
-
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儒·林·村·人——绍棠先生
-
作者:薛遒 来源:绿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鲁迅 作品 作家 人民性 雷锋精神 文章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精神
-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仙逝,《绿叶》杂志编辑部全体同仁,追忆起作家对《绿叶》的支持和关怀,无不为之哀痛。今天,我们特意选发此篇纪念绍棠同志的文章,以表怀念之情。
-
《绍棠随笔:四类手记》后记
-
作者:刘绍棠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支队长 香港回归祖国 随笔 日本鬼子 蒋介石 大学生 游击队 民主政府 乡土文学 刘绍棠
-
描述:这是今年三月十二日逝世的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同志《绍棠随笔:四类手记》的《后记》。我们在此发表,一则本文反映了作者对祖国香港的殷切盼归之情,同时也借以表达我们对这位著名乡土文学
-
蓑烟雨任平生:回忆绍棠老师
-
作者:祝勇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刘绍棠 八十年代 心脏 写作 鲁迅 相约 电话 长篇小说 作家
-
描述:,一整天,坐卧不宁,心脏如同失血了一般,隐隐地痛着。上个
-
逢五排十祭绍棠
-
作者:段燕勤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红帽子 英年早逝 北京市 作家 地方特色 文艺思想 贾宝玉 张志民 工作人员
-
描述:我们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有逢五排十祭奠故人的风俗。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时年61岁,英年早逝令人不胜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