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91)
报纸(81)
学位论文(30)
图书(22)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59)
地方文献 (150)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6)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67)
2011(47)
2009(37)
2007(36)
2006(37)
2005(29)
2002(26)
2000(27)
1992(10)
1981(2)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7)
戏曲研究(5)
中华戏曲(4)
艺术评论(4)
剧影月报(3)
文教资料(2)
文艺生活:下旬刊(1)
散文(1)
全国新书目(1)
当代杂志(1)
浅谈梦在汤显祖戏剧创作中的运用
作者:薛金东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因情成梦  理学  临川四梦  戏剧主张 
描述:象在文学领域的体现。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究中心  江西省  理工大学  创新发展  内涵发展  戏剧创作  研究基地  重点研究领域  普通高校  汤显祖 
描述:原始
以梦达情:汤显祖戏剧美学论
作者:肖鹰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戏剧美学  汤显祖 
描述:)、精神情趣(趣)、艺术表现(神)和艺术风格(色)四方面必须实现高度的统一。因此,汤显祖为戏剧美学提供一个以"情"为核心的有机的理论体系,是对前人如李贽、徐渭等单纯张扬情感、自然的表现主义戏剧
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看中西戏剧差异
作者:祁杰夫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戏剧 
描述: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中西戏剧各自的精彩。
庆世博中日戏剧大师汇演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剧  大师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演出剧目  《贵妃醉酒》  2010年  《杨贵妃》 
描述:杨贵妃》,梅葆玖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关根祥六、祥人、祥丸主演的三代能《舟弁庆》,
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戏剧冲突
作者:乔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发展  发展  结局  结局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 
描述:通过对《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的比较,揭示出戏剧冲突产生、发展和结局与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关系问题。
戏剧形象解构《牡丹亭》的“立言神指”
作者:马济萍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理念  至情理念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描述:足现实,借剧中人物寄托自己文治武功的政治理想,并对封建科举制度予以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作者通过《牡丹亭》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牡丹亭》英译本的比较评析:兼谈戏剧翻译
作者:李晓静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译文比较评析  译文比较评析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描述:戏剧的特点决定了戏剧翻译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不仅供人阅读,更要为演出服务。古典戏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比较评析中外三位译者
论《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西古典戏剧之异同
作者:周梦琳 沈建彤 石毅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西古典戏剧之异同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描述:的典型写照,其中之“至情”即后来刘蕺山总结之“纯情”,这表明了当时以泰州学派为主的儒家“化情归性”的思想倾向.因此此“即情即性”之至情具有某种超越性,它既不是唯情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和泰州派追求的仁与乐、道德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精神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