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601)
报纸
(127)
学位论文
(34)
图书
(29)
会议论文
(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65)
才乡教育
(125)
地方文献
(22)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37)
2006
(30)
1999
(33)
1998
(48)
1996
(16)
1994
(17)
1991
(15)
1987
(7)
1984
(7)
1981
(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45)
江西社会科学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5)
哲学论集
(4)
中国文化研究
(3)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当代儒学研究
(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桂海春秋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王学统
古代哲学
陆九渊
发明本心
儒学
孟子
哲学
天人同一
和会朱陆
哲学世界观
三层面
内在逻辑
理学
理性思维
心学
复旦大学
学习方法
章太炎
哲学研究
争辨
反思与启迪
元代
发明人
天理
外来文化
1193
人性论
山东大学学报
宇宙论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601
条
简论战国“秦
学
”:以战国末期关中“秦
学
”代表作《周礼》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简论战国“秦
学
”:以战国末期关中“秦
学
”代表作《周礼》为例
诠释
学
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
学
思想辨析之二
作者:
彭启福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
学
距离
心学
理解
陆九渊
描述:
蔽的形成机制,为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正确处理读者主观性与作者主观性之间的张力,以达成对文本作者原初意图的准确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道通为一”与庄
学
的“新意” 王雱与荆公新学的庄
学
思想特色
作者:
尚杜元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庄
学
史
“道通为一”
思想特色
新意
王雱
王安石
庄子
描述:
在北宋庄
学
的视野中,荆公新学的庄子注及庄子义解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文献,其中保存最完整、在庄
学
史上最受称道的就是王安石之子王雾(字元泽)所作的《南华真经新传》,
矛盾调合,扬弃承传:朱、
陆
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朱熹
作者:
李锦全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中国
明代
描述:
矛盾调合,扬弃承传:朱、
陆
思想对海瑞影响的个案研究:[朱熹
从“太极辩论”剖探
陆
象山晚期思想的道家倾向:[陆九渊]
作者:
王冰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道家
道家
描述:
从“太极辩论”剖探
陆
象山晚期思想的道家倾向:[陆九渊]
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
陆
王心学研究》:[陆九渊、王阳明]
作者:
赵卫东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
王学派
陆
王心学研究
书评
描述:
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
陆
王心学研究》:[陆九渊、王阳明]
朱
陆
“去短集长”,共匡时弊:兼及江西为朱子学说园地:[朱熹
作者:
许怀林
来源:
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省
哲学思想
宋代
描述:
朱
陆
“去短集长”,共匡时弊:兼及江西为朱子学说园地:[朱熹
躬行践履 匡时救弊——
陆
象山政见、政绩评述
作者:
许怀林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躬行践履
象山先生
社会危机
“六经皆我注脚”
政见
荆门之政
王安石变法
社会矛盾
吏胥
描述:
躬行践履匡时救弊———
陆
象山政见、政绩评述□许怀林唐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与文化高度发展;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出现新的特点,尤其是宋代的农民起义举起了“均平富、等贵贱”的旗帜;占
申
陆
象山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义
作者:
颜昌峣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3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陆
象山
孔子
朱子
辨志
白鹿
第二次
科举取士
象山先生
学者
描述:
得失则其志之所向、已与聖贤背驰摊而上之。则又惟官资之崇、录(?)之厚薄是
陆
象山“心”、“理”,关系新释―从阳明评象山“只还粗些”出发
作者:
田超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心即理
心即理
宇宙整体
宇宙整体
描述:
、“理”关系上动态流转、圆融复一的特质。不应机械化解读“心即理”,而要从文意脉络来理解之。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