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01)
期刊文章(1127)
会议论文(50)
学位论文(42)
图书(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08)
地方文献 (75)
地方风物 (18)
红色文化 (14)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1152)
2013(58)
2010(91)
2008(72)
2006(46)
2005(64)
1998(43)
1997(42)
1987(12)
1985(18)
按来源分组
福建日报(9)
文史参考(2)
台声(2)
陕西党史资料通讯(2)
人物(1)
诗刊(1)
党史文苑(1)
沈阳出版社(1)
中国社会报(1)
江苏教育出版社(1)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辛然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晏殊  天气  归来  伤春  流利  诗酒生活  小令  宇宙人生  回忆 
描述: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是北宋文人中地位很高的一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以才学闻名,七岁就能写文章。景德初年,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被赐同进士出身。
忆刘大年同志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
作者:王庆成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史学  刘大年  近代史研究  纪念  贡献  怀念  学术  不幸  回忆  记忆 
描述:的建树很多,但我手边没有任何文字材料,所以只能就记忆写一点与我有些关系的他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以表示敬意和怀念。
大学往事断章
作者:冬鸿  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朋友  苏东坡  篮球  大学时代  王安石  故事  山海关  回忆  悲壮美 
描述:大学往事历历在目,如在眼前,那些故事,回忆中充满着温情,回忆中也似感自己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而今把那些故事道来,和朋友一道分享。
晏几道《临江仙》
作者:郭英德 侯登峰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回忆  琵琶  相思  落花  独立  过去  文字书写  混沌  赏析 
描述:
菱花惜如常
作者:柏亚韵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遗忘  暖冬  音乐文学  回忆  记忆  声音  敏感  诗词曲  汤显祖  未来 
描述:转身,又是流年如果说似水流年,留不住昨天,谁会愿就此遗忘曾经的一切?如果说流年似水,再回不到从前,谁又愿将青春年华虚度枉费?本期"音乐文学坊",让我们以王菲的《流年》作为主打,聊聊彼此逝去的岁月。
籀园:一座学术圣地的前世今生
作者:陈耀辉  来源:温州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孙诒让  温州学  学术  瑞安  周礼  高尔基  阅览室  回忆  纪念 
描述:籀园是为纪念孙诒让(号籀庼,1848—1908年)而建的。后来她又成为了我市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籀园图书馆),她曾是温州学术的摇篮,滋养了无数温州学人,是他们梦里的故园。
刘绍棠一二事
作者:午桥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老师  副刊编辑  法制报  信仰者  企业家  回忆  胡同  眼睛  朋友 
描述:记得绍棠老师逝世那年(他本来不应该这么早走的),朋友们说你应该写点东西,因为绍棠老师生前很器重你。是的,闭上眼睛就会回忆起十多年前:那时我刚刚到《北京法制报》做副刊编辑;去他光明胡同的小
生查子
作者:晏几道  来源:文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寄托  晏几道  爱情  梦境  苦闷  回忆  自娱  虚构 
描述:晏几道的词始终是构建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这样两个感情世界上的。他把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精神寄托。他写词是“叙其所怀,期以自娱”。他的词的第二个特点是梦境的描写。
神韵风格的感悟与情思主脉走向的求索(2)
作者:吴甸起  来源:青年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散文  褒禅山  王安石  背影  深层结构  立意  回忆  作者  作家  父亲 
描述:微言妙旨,深处隐潜。有些散文的情思立意,作者在记叙中是有所披露的,但往往隐于深层结构的一隅,若明若暗,似现又隐,不易为人所识。欣赏时,不可一读而过,而要精读细品,慢慢咀嚼。尤其是阅读蕴藉含蓄的古代散文,更要注意它
论晏几道的涉酒词
作者:曹柯新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酒词  美好生活  情感  回忆  人生感  个性  黄庭坚  爱情  字里行间 
描述:感伤怀旧的特点.历代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小晏词"伤心"、"苦情"的特点,并有颇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