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艺术的惊世之作:浅析青春版《牡丹亭》上演成功缘由
-
作者:张盛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之美 喜剧精神
-
描述:、人物形象、舞台背景与伴奏艺术四个方面阐释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热烈欢迎的缘由。
-
《玉簪記》《綠牡丹》《娇红記》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征 思想意义 爱情故事 牡丹亭 明万历 喜剧气氛 作品 生卒年 中国戏曲 传奇
-
描述:曲有部分见于明清人的散曲选集。他还写了一本《遵生八笺》,分八个子目,用杂纂的形式,对藏书、医药、花木、赏鉴以及饮食、养生等方面,作了内容充实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知识的渊博,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有多方面的成就。
-
同宗文化见证 异族艺术的对话:谈《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
艺术资讯 香港鸣芝声剧团《新紫钗记》与《帝女花》等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艺术资讯 香港鸣芝声剧团《新紫钗记》与《帝女花》等
-
笔墨追宋明 艺趣发新枝——清人乐钧《耳食录》艺术谈
-
作者:胡子远 赵伯英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人 笔记小说 华夏民族 司马迁 阅微草堂笔记 艺术形象 多角度 多侧面 统治者 清代文学
-
描述: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
刘绍棠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实破:《水边人的哀乐故事》的艺术特色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棠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实破:《水边人的哀乐故事》的艺术特色
-
应是富于个性的艺术再创造:兼评上影改编的几部影片
-
作者:边善基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艺术再创造 电影 工作关系 影片 电影改编 改编者 电影艺术 原著 观众
-
描述: 或许是我的过虑吧,我总觉得不是每部小说都适宜改编电影的。因工作关系,我就经常听到有些与电影结缘的小说作者叹苦经,
-
引得春风度玉门——特级教师王菘舟导课艺术赏析
-
作者:陈智文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课艺术 学生自由 王菘 王安石 特级教师 老师 春风 课堂 思维 长城
-
描述:一堂课有个好的开端,就像一场戏有个引人入胜的序幕。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像金钥匙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然而对于导课,正如王安石的诗所云:“看似寻常最崎岖,
-
大历诗坛上一支独异的花朵——论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
-
作者:沈文凡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韦应物 艺术特征 大历诗坛 诗歌意境 胡应麟 意象 感悟式 表现手法 概括 沈德潜
-
描述:悟式的评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从而论析之.
-
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读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
-
作者:刘祯 刘涛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元戏曲 艺术精神 汤显祖 晚明 嬗变 艺术本质 现代学术 戏曲创作
-
描述:选题、立意,似乎与戏曲艺术本质的理论问题无所关涉,为何称其提供了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我们之所以有这种评价,是有感于作者写作思路的独特性和“问题重构”时的某些不同一般之处。我们注意到,敢于“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