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05)
期刊文章(4558)
会议论文(80)
图书(11)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208)
地方文献 (23)
地方风物 (12)
红色文化 (7)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4)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5529)
2013(214)
2012(332)
2010(255)
2008(250)
2006(188)
2005(195)
1997(103)
1994(86)
1992(62)
按来源分组
辽沈晚报(19)
钱江晚报(16)
海峡导报(15)
郑州晚报(12)
重庆晨报(6)
乌鲁木齐晚报(3)
科海故事博览(百科论坛)(1)
海内与海外(1)
新西部(上)(1)
东西南北(大学生)(1)
商品房销售管理的执法主体应是房地产管理部门
作者:胡志刚  来源:中国房地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品房管理  销售管理  房地产管理部门  执法主体 
描述:商品房销售管理的执法主体应是房地产管理部门
保证城市粮油供应是稳定粮价的关键
作者:王林贵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中城市  组织管理  粮价波动  政策性  国有粮店  配送中心  城市居民  国有粮食企业  省会城市  国家粮食储备 
描述:保证城市粮油供应是稳定粮价的关键王林贵这里所说的城市,是指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在内的35个大中城市。近两年来的粮价波动,除了供求关系等因素外,从地域上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往往从东南沿海
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应是现阶段我国产权界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肖忠清  来源:资产与产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产权  理论  劳动  资本  价值  中国 
描述: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应是现阶段我国产权界定的理论基础
观念分析学派应是教育哲学的一个学派
作者:韩敏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哲学  观念分析学派  彼得斯  教育理念  分析哲学 
描述:,只是它带来的方法论的革新太过激烈,因而使后人常忽略了其基本的教育观念与主张,最突出的便是彼得斯的“教育即启发”的观念长期得不到重视。本文拟分析观念分析学派的基本特征,并介绍这一派最著名的人物彼得斯的“教育即启发”的教育主张,以此为例来说明观念分析学派也是有教育理念的。笔者认为,对观念分析学派教育哲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个纯思辨的问题,而且对扭转今天的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上的不少误区都大有裨益。一、观念分析学派的教育哲学及其基本特征观念分析(ConceptualAnalysis)学派教育哲学最早出现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原本起源于英国,后经几代学人的努力,在英、美、加、澳等英语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引起了各派教育思想家的普遍兴趣与关注,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一大中心。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代表作有:伦敦大学教授彼...
“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评《黄浦区志》
作者:周振鹤  来源:上海修志向导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浦区志  地方志  上海市  编纂  书评 
描述:“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评《黄浦区志》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应是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作者:宋社成 马小翠 李新力  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农村合作银行  信用社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业银行  脱钩  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方向  股份制  多种模式 
描述:、行社脱钩,迈出了走向市场经济的可喜一步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进行的脱钩试点改革,是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脱钩后的农村信用社不再隶属于农业银行领导,已逐步从封闭僵化的管理体制禁锢中解放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经济实
工会应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对工会性质的再认识
作者:台德谦  来源:工会理论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会工作  工人阶级  组织  中国 
描述:工会应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对工会性质的再认识
白毛女还应是白毛女:《白毛女》复排之际访李刚
作者:张作民  来源:歌剧艺术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毛女  艺术评论  歌剧  中国 
描述:白毛女还应是白毛女:《白毛女》复排之际访李刚
集中化应是城市行集约化经营的大趋势:[工商银行]
作者:王久高  来源:调研与信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商银行  集约经营  中国 
描述:集中化应是城市行集约化经营的大趋势:[工商银行]
论报应、报应的制约与一般预防:兼论一般预防不应是刑罚目的
作者:韦临 流銮  来源:法律适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般预防  刑罚目的  预防犯罪  罪刑相应  刑法理论  公平与正义  特殊预防  思维定势  目的意义  罪刑关系 
描述:就在于将犯罪者所承受的刑罚描述为罪犯自身罪过与行为的致,也就是将刑罚的发动在因果论意义上归罪犯自己。我国刑法理论“罪刑相应”的原则,实质上就是报应观念的直观昭示。“犯多大的罪,便判多重的刑,重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