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意与抽象:杨志坚油画释读意
-
作者:殷双喜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语言 杨志坚 杨志坚 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抽象 抽象 写意 写意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人文观念 人文观念
-
描述: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杨志坚就开始了对油画语言纯粹性的探索和提炼。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冷宇》(1994)和《老爹》(1997).以深蓝为主调,用笔细腻平润,造型精准严谨.画面的人文景象仿佛是由历史
-
写意与抽象:杨志坚油画释读
-
作者:殷双喜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用笔 西方油画 杨志 抽象表现 画面 抽象艺术 代表作品 中国画 写意性 俄罗斯
-
描述: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杨志坚就开始了对油画语言纯粹性的探索和提炼。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冷宇》(1994)和《老爹》(1997),以深蓝为主调,用笔细腻平润,造型精准严谨,画面的人文景象仿佛是由历史
-
中央电大校长杨志坚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
作者:杨保健 李军莉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副校长 电大 新校区 副书记 指导工作 杨志 中央 座谈会 党委 巡视
-
描述:本刊讯5月9日下午,中央电犬校长杨志坚莅临我校视察。杨校长一行在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振龙,副书记赵剑,副校长杜开展、田季生、张新华等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巡视了我校新校区校园。座谈会上,杨校长
-
杨志坚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 社会建设 人民大会堂 终身学习 办学理念 学习型 多样化 国际化
-
描述:本报讯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开大校长杨志坚在讲话中要求国家开大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探索建设一所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
张华《情诗》语义说略
-
作者:孙伯涵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义说 《古诗十九首》 《文选》李善注 《诗经》 张华 《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 语义系统 《牡丹亭》 钟嵘《诗品》
-
描述:张华《情诗》语义说略孙伯涵西晋诗人张华所创作的《情诗》五首,在当时诗坛是著名的诗篇。《文选》共载张华诗六首,《情诗》就占了两首①。按照萧统“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②的选裁标准,《情诗》入选,自属
-
高山族族源考略
-
作者:施联朱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高山族 《太平寰宇记》 通史 土著居民 族源 说者 菲律宾 《越绝书》 古越人 渊源关系
-
描述:说:“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认为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居民。(二)南来说,主要根据高山族(平埔人)的体质、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马来人相似的特点,因而认为他们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持此说者多为西方历史、语言学者
-
“丹阳铜”产地考略
-
作者:郭怀中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丹阳 《舆地纪胜》 《四库全书总目》 当涂县 《史记·平准书》 《汉书音义》 地理志 《太平寰宇记》 《淮南子》 中华书局本
-
描述:“丹阳铜”产地考略郭怀中汉“丹阳铜”闻名全国,时人称之为“嘉铜”、“善铜”。但是,由于时代变迁,“丹阳铜”究竟产于何地,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此略作考证,以抛砖引玉。一位于今皖南的汉丹阳郡故地
-
叶适师友考略
-
作者:周梦江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适 永嘉事功学派 陈傅良 吕祖谦 事功之学 宋史翼 永嘉县 陆九渊 朱熹 思想影响
-
描述:苏氏父子的蜀学等。在南宋,则有福建朱熹的道学,江西陆九渊的心学,浙江有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陈亮、吕祖谦的婺学以及四明学派等。这些学派,其影响虽布及全国,但各有自己的活动中心或根据地。
-
《江邻几杂志》考略
-
作者:邓子勉 来源:文献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杂志 《文集》 《说郛》 风俗人情 起居注 墓志铭 欧阳修 晁公武 胡应麟 宋人
-
描述:江邻几墓志铭》。所著《江邻几杂志》一书,后人多有称引,宋晁公武云:"休复,欧阳永叔之执友,其所记精博,绝人远甚。"明胡应麟云:"《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今不传,略见《说郛》。"此书所载内容主要有
-
古代自荐方式说略
-
作者:杨善麟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权者 孟尝君 王安石 政治主张 《史记》 司马徽 刘备 封建士大夫 自我实现 “二传手”
-
描述:象,呈《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该言事书洋洋万言,剖析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阐论“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在朝野上下产生震动,实现了王安石以谏自荐的目的,为以后入阁拜相、推行变法打下了基础。以谏自荐的方式,对抱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古代志士仁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