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李宗瀚文学、书法及其收藏(下)
-
作者:黄阳兴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翁方纲 嘉道年间 李氏 碑帖 书法家 文人士大夫 法式善 收藏家 虞世南 拓本
-
描述:当时文艺界大多数的名流,如翁方纲、法式善、曾燠、秦瀛、英和、斌良、陈用光、欧阳辂、潘世恩、郭尚先、朱桓、吴嵩梁、顾莼、叶绍本、朱方增、阮元、陶澍、张维屏、朱鹤年、顾皋、彭邦畴、邓显鹤等乾嘉至嘉道年间著名的文人雅士,且多与其有诗歌唱酬或书画交流。李宗瀚与文人
-
以科研促教学:元明清文学教学和改革刍议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文学史 红楼梦 科研促教学 汤显祖 作品思想内容 戏剧 清代小说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
-
描述:不教,授学生以治学的方法元明清文学是一个十分宽广的领域,要了解它,是很不容易的。但由于教学的需要,又不得不思考有关的问
-
文学巨匠诞生的历史必然:评邹自振《汤显祖及其“四梦”》
-
作者:许怀林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家 自振 历史 汤 明代晚期 徐光启 科学家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县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与同时代的徐光启、宋应星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相互辉映,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论《邗上题襟集》对清代中叶扬州文学的影响
-
作者:高政锐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邗上题襟集》 曾燠 扬州文学
-
描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两曾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与格鲁克《奥菲欧与
-
作者:池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格鲁克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戏曲 歌剧 文学 音乐 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 情节
-
描述:尤丽狄茜》作一番比较研究,从作品产生的时代及主题思想,戏剧情节,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点,藉此为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
非鬼非人竟何物——苏轼《游金山寺》中的“江心炬火”
-
作者:王贻梁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非鬼非人竟何物——苏轼《游金山寺》中的“江心炬火”
-
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大田县板凳龙的数字化影像再现与保护
-
作者:余伟浩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登龙 板登龙 数字化影像 数字化影像 保护 保护
-
描述: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保护工作。但如何更好地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文化传承,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政府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广昌孟戏保护与传承的反思
-
作者:赵红宝 黄美龄 吴媛媛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戏 孟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境 语境 保护与传承 保护与传承 反思 反思
-
描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江西省广昌孟戏得到重视和扶持的同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也使其传承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因此,反思孟戏保护与传承的法规制度、政府工作和保护观念等是必要,对孟戏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的思考:以广昌孟戏为例
-
作者:黄美龄 赵红宝 吴媛媛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制度 传承人制度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
描述:以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该制度在具体非遗项目中的适用情况,为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建议:根据民意确定传承人人选、考虑认定团体型传承人、建立和完善传承人管理机制.
-
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冯智全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遗产 昆曲 苏州 生态性 人类 《夷坚志》 音乐文化
-
描述:《牡丹亭》故事的源头,谢传梅先生认为:宋时洪迈《夷坚志》所记本仅仅是一个故事的雏形,明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把故事扩展了,而至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则得到进一步充实,臻于完善了。①发源于苏州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