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59)
报纸(719)
图书(104)
学位论文(87)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79)
地方文献 (193)
文化溯源 (15)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2(279)
2010(267)
2009(244)
2005(120)
2000(108)
1994(87)
1990(68)
1983(48)
1981(34)
1980(32)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77)
戏曲艺术(23)
学术月刊(21)
社会科学战线(11)
晋阳学刊(7)
学术研究(5)
艺术评论(4)
广东社会科学(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
黄京羲\汤显祖“至情”说比较
作者:雷斌慧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宗羲  汤显祖  至情 
描述:将黄宗羲、汤显祖“至情”说比较,可加深对黄宗羲“至情”说的理解。黄宗羲“至情”说扎根于性情之辨。黄宗羲、汤显祖“至情”说之同在于以“真”为内核,以“灵”为外观,以“神”为桥梁。黄宗羲、汤显祖“至情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笔下的经典女性人物对比
作者:梁军童  来源: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女性人物 
描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作为同一时代的人文主义推动者,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经典女性形象。他们笔下的女性都具有强烈的婚姻自主意识,并敢于争取自己的婚姻幸福。这些女性也是整个作品的中心,操纵着故事的发展。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六朝之外:对于汤显祖两首诗的鉴赏和解读
作者:刘竞飞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六朝诗风  《春游即事》  《江馆》 
描述:向六朝诗歌学习,是汤显祖对抗明代中期以来"诗必盛唐"文风的策略之一,但氏本人的诗歌却并未完全为六朝诗风所笼罩,《春游即事》和《江馆》分别体现了汤显祖早期和晚期对六朝诗风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超越。
以梦达情:汤显祖戏剧美学论
作者:肖鹰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戏剧美学  汤显祖 
描述:)、精神情趣(趣)、艺术表现(神)和艺术风格(色)四方面必须实现高度的统一。因此,汤显祖为戏剧美学提供一个以"情"为核心的有机的理论体系,是对前人如李贽、徐渭等单纯张扬情感、自然的表现主义戏剧观
试论汤显祖的《花间集》评点
作者:赵山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评点 
描述:了词境与诗境、词境与画境相比较的批评视角;在词史方面,探讨了花间词的艺术渊源,也探讨了花间词对宋词乃至元明曲的影响。鉴于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和评点本身的质量,他的评点不仅扩大了《花间集》的影响,推进了
浅析汤显祖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作者:何胜仁  来源: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创作方法  艺术特色 
描述: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方法、精湛的情节组织、构思和戏曲创作的语言。
汤显祖《邯郸记》中的悲剧意蕴
作者:王耀可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汤显祖  悲剧意蕴  黄粱一梦 
描述:《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狂禅之于汤显祖的“有情世界”
作者:王树海 柳旭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狂禅   
描述:的一种借助,抑或是精神困扰的一种排遣。在有明一代文学的田园中,汤显祖是一方生机勃发的芳草地,几度得到佛禅的浸溉滋润。
汤显祖儒佛思想的交替转换
作者:任雪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思想转换 
描述:汤显祖作为我国一位伟大的戏曲家,其所处的时代正是明代社会各种思想汇聚并发展的时期,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汤显祖身上呈现出儒、佛思想的交替转换,其一生徘徊于“儒检”和“游仙”之间,二者在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