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57)
期刊文章(963)
学位论文(46)
会议论文(35)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49)
地方文献 (36)
地方风物 (17)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39)
2013(234)
2012(211)
2011(334)
2010(1025)
2008(361)
2004(48)
2002(18)
1987(17)
1982(11)
按来源分组
商丘日报(19)
大众日报(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工人日报(2)
睢阳(1)
安徽青年报(1)
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1)
美术学报(1)
标准与质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安礼盗窃被刑拘
作者:晓东 义获 王玉君  来源:吉林农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礼  食品商店  支出帐  派出所  营业收入  黄河  找出问题  东丰县  写字台  营业额 
描述:安礼盗窃被刑拘
力先生《车马》一文献疑
作者:史晓平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周礼正义》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语文》  《古代汉语》    《说文》  《毛诗正义》  车前横木 
描述:力先生《车马》一文献疑史晓平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部分有《车马》一篇,现已收入高中课本《语文》第六册,改题为《我国古代的车马》(以下简称《车马》),作者对先秦时期马车的结构以及车马
安国卒年考
作者:汤江浩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国  卒年  考辨 
描述:安国卒年有熙宁七年、熙宁九年、元丰初年等多种说法,实牵涉安国晚年之仕历、官职及王安石、曾巩诸文系年等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详加辨析,可推定其卒年当在熙宁九年末。
欧、散文风格之浅议
作者:洪本健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墓志铭  欧阳修  高若讷  校理    学士  侬智高  字元  军事 
描述:,称宝臣为“吾僚也,方吾少时,辅我以仁义者”。《祭丁元珍学士文》又称“微吾元珍,我始弗殖”。为同一个好朋友都写了墓志与祭文,这对欧、二人来说,是少见的。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题材与体裁完全相同的作品
彦泓探考
作者:钟来因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肯堂  中国文学史  钱谦  朱彝尊  汤显祖  李商隐  十七年  艳体诗  清朝  三十年代 
描述:六年,上海书贾把彦泓的名字当作摇钱树,在石印本《疑云集》中,混入了不少清朝词人之词。据徐坷《可言》记载,徐坷的老师俞廷瑛有二十二首词被收入《疑云集》①。这显然是彦泓代表作《疑雨
谦:架上绘画不会消亡
作者:泉子  来源:西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俄罗斯  架上绘画  文学艺术  贵族气质  白银时代  巡回画派  渊源  消亡  肖像画  艺术家 
描述:俄罗斯文学艺术的传统与我们有着很深的渊源。我同样从谦的作品中感受到了这种渊源。但与红色文学艺术更显而易见的影响与传承不同的是,谦的艺术养分可能更多地来自俄罗斯的白银时代,有着一种浓厚的贵族气质
开拓熙河的
作者:常青  来源:发展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宗  河湟  渭源  秦州  熙宁  招抚对象  王安石  吐蕃  浮桥 
描述:于是断西夏的右臂。韶所指的河湟,即洮、河、兰、鄯这一片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临夏、甘南二州,及兰州、西宁地区。这一带自唐安史之乱后为吐蕃占据。唐末吐蕃分崩离析,部落之间“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
周亮工与
作者:王宪明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书影》  潍县  明遗民  钱谦  《围城》  明清之际  历代妇女  竹枝词  龚鼎孳 
描述:周亮工与
西昆体与欧苏黄
作者:张明华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昆体  涵养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描述:惟演的轶事作为典故用进诗中;黄庭坚早年已学李商隐,其诗虽与西昆体不同,但在用典使事等方面化用了“昆体工夫”。
应麟的蒙学
作者:唐燮军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蒙学  经世致用  儿童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 
描述:》等蒙书的注疏与考辨,为先儒所未备;另一方面,氏奋意纵笔,精思著文,其所纂辑蒙书,如《小学绀珠》、《三字经》等,流传甚广。著书治学之余,氏更亲与教育实践。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儿童教育思想也颇值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