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9)
学位论文(35)
报纸(26)
会议论文(5)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3)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30)
2011(39)
2010(30)
2009(24)
2008(24)
2007(25)
2005(12)
2004(20)
1997(13)
1980(5)
按来源分组
其它(40)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文史知识(2)
古典文献研究(1)
文史春秋(1)
中国社会科学(1)
老友(1)
阴山学刊(1)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
新湘评论(1)
动荡末世的变雅之声——论元末临川诗人吴皋及其诗歌艺术
作者:廖以厚 钟浔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诗歌  吴皋  《吾吾类稿》 
描述:吴皋是元代临川著名诗人 ,有《吾吾类稿》三卷传世 ,但历代治文学史者对吴皋诗歌缺乏深入的研究 .文章比较系统地研究吴皋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对临川古代文化
传统诗教与非传统诗教之间──论吴澄诗歌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
作者:王素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诗歌理论  理学 
描述:理论之滥;主张以学为本,博采众家之长而独出处自得并兼及创作心理诸因素的研究,对传统诗歌理论有重大突破,其说颇近性灵,大有思想解放之意,对有元一代及明清均产生过比较深刻的影响。
酬赠诗·节令诗·题画诗:高考诗歌鉴赏新面孔
作者:王广清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画诗  酬赠诗  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  咏物诗  送别诗  顾炎武  贬谪诗  咏史诗  王安石 
描述:2008年高考语文题中的诗歌鉴赏,除了送别诗(词、曲)、咏物诗、羁旅诗、咏史诗、写景诗、贬谪诗等我们熟悉的材料外,今年又新增了酬赠诗、节令诗和题画诗等。这几类诗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作者:单英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  王安石  咏梅诗  诗歌意象  理想人格  形象  自然景物  象征  故乡 
描述:梅花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傲霜斗寒,凛然怒放于雪虐风冽,百花衰谢,寒凝大地之际;它冰肌玉骨,横斜疏瘦,国色天香,韵胜格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的形象比比皆是,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厚重
文贯乎道而补于世:王安石诗歌改革精神及其创作的文学思想
作者:冯济泉  来源:艺文论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改革精神  王安石诗  政治诗  文学创作  北宋时期  北宋王朝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翰林学士 
描述:宁年间,追封舒王。著有临川集。王安石的文学创作,除了散文在文学上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例说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作者:汪永亮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  策略  表现手法  陶渊明  题目  背景  王安石  咏物诗  步骤 
描述:诗题是我们进行诗歌鉴赏
城市:上帝全新的杰作:徐芳诗歌近作《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葛红兵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明的感伤乡愁以及这种乡愁的自我美化,乡土被描述成充盈、慷慨、生机、梦想、拯救之地;相比较而言,都市文化一直是他者,悲伤的乡愁使都市他者化,常常,它被建构和表述为匮乏、糜烂、退化,失禁的汇集地.
诗歌的芬芳:读徐芳的诗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张闳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上海写诗",这句短语是一个矛盾修辞.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仿佛就是柏拉图笔下"理想国"的实现,总是致力于把跟诗相关的事物排斥在外.极度膨胀的城市,使一切都变得需要精打细算,以维持快速增长所必须的利润,物质挤满了城市空间,精神和情感如同城市绿地一样急剧萎缩.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
作者:赵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气象  自然气象  物感说  物感说  审美意境  审美意境 
描述: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如"对床夜雨"、"寒夜听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