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青苗法”的敛财性
-
作者:赵积优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敛财
-
描述:、具体措施以及实施的结果三方面对"青苗法"的敛财性特质进行分析,以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王安石变法。
-
张性初回忆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党史资料通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张性初回忆
-
彻性法师访谈录
-
作者:施言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彻性法师 临济宗 曹洞宗 佛教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描述:彻性法师访谈录
-
张性源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 年份:193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张性源
-
吴与弼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
作者:张俊相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思想 吴与弼 《书》 人民的利益 《尚书》 资本主义萌芽 统治者 进步性 知识分子 重民思想
-
描述:吴与弼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张俊相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吴与弼的有生之年,历经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
说禅趣诗《题西林壁》
-
作者:周正举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趣诗 苏轼 哲理诗 佛理 禅诗 海月 王安石 庐山 禅宗 禅理
-
描述: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人都说此诗是一首哲理诗。我却认为,此诗是一首禅偈。苏轼所处的时代是禅风大炽的时代。苏轼被人称为“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他从年青起就深受佛教的影响,通判杭州时常听海月大师惠辩宣讲佛理,“百忧冰
-
“王羲之临池学书说”出自曾巩吗?
-
作者:洪淦多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可靠性 北宋文学 地理环境 张芝 杜撰 士风 临川 辨误 否定句式
-
描述:此说的史实可靠性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墨池,址在江西临川城东。文章开头几句介绍了墨池的地理环境,接着说:“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
-
说《皆春园集叙》
-
作者:江巨荣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论语》 诗文集 万历 杂剧 中进士 《牡丹亭》 徐朔方 《邯郸记》 剧作家
-
描述:说《皆春园集叙》
-
论《公羊传》复仇思想的特点及经今、古文复仇说问题
-
作者:陈恩林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羊传》 《左传》 《春秋》 君臣关系 《周礼》 中国古代社会 民主制 国君 氏族社会 思想
-
描述:仇思想进行过讨论,但出发点多为经学,而不是史学。所以,本文拟从史学角度对其复仇思想的特点作一分析。 一 本文认为,《公羊传》复仇思想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宣称臣下可以向君主复仇,而这在先秦文献中是少见的。 《公羊传》定公四年云: 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仇于楚。伍子胥复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
-
《灵谿词说》撰写计划
-
作者:缪钺 叶嘉莹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嘉莹 唐宋词 四川 常州词派 晏几道词 大学学报 朱彝尊 论词 丛刊 刘因
-
描述:《灵豁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