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0)
期刊文章(115)
图书(4)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非遗保护 (238)
历史名人 (140)
地方文献 (10)
地方风物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216)
2013(23)
2011(44)
2010(20)
2008(10)
2007(11)
2006(9)
2004(3)
1988(2)
1983(3)
按来源分组
侨报(6)
新华每日电讯(3)
楼市(1)
中国矿山工程(1)
茂名晚报(1)
福建日报(1)
国际金融报(1)
北京日报(1)
中国妇女(英文版)(1)
都市女报(1)
浦江板凳考察研究
作者:刘少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灯  龙灯  浦江板凳  浦江板凳  阵形  阵形  圆曲  圆曲 
描述:浦江板凳,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是一条条用凳板串联而成的流动的龙灯。因此,当地人将看板凳表演称为看龙灯。其从动作形态、运动轨迹到场面造型,都在圆曲的整体轮廓之中,在运动
“板凳”背后的文化徽州
作者:潘婧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  板凳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宗族  宗族  组织功能  组织功能 
描述:民俗事象得以传承延续亦是其社会功能的体现。最后,试图透过研究“板凳”这一民俗事象,解读其背后徽州社会深厚的文化内涵。
芙蓉板凳的艺术魅力
作者:谢素华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芙蓉板凳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内涵  传承发扬 
描述:舞板凳是一种舞龙活动,相传源于汉代,是由早期的‘舞龙求雨’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的,在江浙一带很盛行,活跃于乐清芙蓉山区的芙蓉板凳因其拦腰抱着舞蹈而独具特色。
自制体育玩具:板凳
作者:暂无 来源:幼教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玩具  体育  身体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  大班幼儿  跳跃能力  功能  锻炼 
描述:玩具功能 适合中班和大班幼儿锻炼平衡能力,跳跃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多种功能。
沙沟板凳田野考察
作者:姜迪 简波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史  民族传统体育  沙沟板凳 
描述:运用体育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方法对江苏沙沟板凳体育现象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沙沟板凳体育活动代代相传,具有独特的个性。沙沟板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独特的社会
大明山,母文化的发源地
作者:谢寿球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明山  母文化  发源地  《太平寰宇记》  社神  壮语  祖宗 
描述:大明山的壮语名字叫“岜是”,最早记载大明山的汉族古籍《太平寰宇记》把它音译为“博邪山”。“岜”在壮语中是山的意思,“是”也写作“社”,是社神或祖宗神的意思,“岜是”直译就是社神山或祖宗神山。
王(钅)与《拟寻梦》
作者:陆萼庭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寻梦  王铎  牡丹亭  传奇  明清之际  杜丽娘  戏曲家  孟津县  桃花扇  虎丘 
描述:写的。官也不小,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后来降清以原官用。声名在马、阮之间,总之是不大好的。但他书法精绝,行草尤为人所称道,在清初书苑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可说是“不以人废书”了。
“触詟”应是“触
作者:封常曦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观止》  《战国策》  王念孙  散文选本  《战国纵横家书》  80年代  教育出版社  长安  史记  荀子 
描述:凡是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该书选收了一篇《战国策》中的文章:《触詟说赵太后》。我查过《古文观止》的许多版本,其中的“触詟”,没有一种是印作“触”的,而且有的本子还专门给“詟”字注了直音:“詟
有“”字的佳联妙对
作者:缪士毅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  游士  汤显祖  自然天成  康熙年间  联日  于谦  巡抚  私塾  蛟龙 
描述: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字的佳联妙对,现采撷一些。以飨读者。 古时,一游士欲投宿路旁一私塾,那塾师见其一身平民装扮,便出上联以拒之。联日:“树大根深,不宿无名小鸟;”游士不假思索地对道:“滩
蜕──读书随感(之三)
作者:廖奔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际能力  君主立宪  文艺作品  随感  王安石变法  社会力量  闭关自守  民主共和政体  心理障碍  文化心理 
描述:蜕──读书随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