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周礼》“乐德”教义
作者:张国安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今  乐德  六德  乐教   
描述:西周德教是在行礼乐的过程中实施的,属乐教,而非义理之教。"乐德"之教,从礼仪之象而言,可别为"六德"义,就终极言之,其设教以教"和"为旨归。"乐德"之教的本质是身教重于言教。
识教育应是全人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存疑一则
作者:张彦东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  初中  存疑  《隆中对》  地理位置  “吴会”  自然段  九年级 
描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2005年8月第1版)中对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隆中对>第4自然段:……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巴蜀……
怎一个“闹”了得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人教版  高二  第四册  语文 
描述:怎一个“闹”了得
“豫”新论
作者:王芳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申义  《说文解字注》  黄河流域  自然风貌  考古发现  本义  《周礼》  语言方式  春秋战国  甲骨文 
描述:“豫”是河南省的别称。这一别称的由来似乎已有定论。《说文解字》对“豫”是这么解释的:“豫,象之大者”。而据许多史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距今六、七千年前,是黄河流域最温暖的一个时期,适宜野象生活”。因而,古代黄河流域被称为“豫”。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有史...
“囍”的来历
作者:暂无 来源:新农业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喜”  新郎  新娘  天地 
描述:传说王安石结婚那天,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又送来了“金榜题名”的佳音。这时王安石喜出望外,写下了一个“喜”,并贴在门上。从此“喜”便传开了。
“朋”该作何解
作者:任麟卿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注  教师教学用书  《论语》  孔子  宋翔凤  《诗》  《周礼  《书》  《礼》  朋友 
描述:《〈论语〉六则》中“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教师教学用书》释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笔者对此释义稍有歧见,作粗浅证释如下。“朋”指是“同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郑玄注
“廉”何解?
作者:书品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廉”  《周礼》  人民公仆  能理解  头脑清醒  书品  品行  职守  行政  法令 
描述:人民公仆倡行“廉政”,然对“廉”的含义不一定都能理解透彻.《周礼》记载,“廉”的含义为:“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
王安石和「囍」
作者:王永俊  来源:退休生活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和「囍」
“怠”注释异议
作者:俞瑾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注释  异议  做学问  解释  论理  课本  通观  游览 
描述:需有三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