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今惟向梦中寻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理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畸恋
-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
陆象山心学概论
-
作者:王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 理 心即理 性即理
-
描述:象山心学源于孟子,其将理安置于心中,赋予了心与理绝对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使宇宙万物及其存在之理,就植根于此心之中,让此心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建立起其独特的心学体系。
-
浅谈汤显祖“唯情说”的美学意蕴
-
作者:薛明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理 真 幻 意趣
-
描述: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名作《读孟尝君传》一辩
-
作者:王庆堂 王轶伦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鸡鸣 王安石 娄底地区 “士” 昭王 王子 大胸怀 科学精神 教师进修学院
-
描述:,我们不敢苟同,也在此一辩。
-
朱熹、陆九渊的鹅湖之辩
-
作者:吉林 宋嗣廉 来源:演讲与口才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朱熹、陆九渊的鹅湖之辩
-
关于“格以代降”的考辩
-
作者:冯韵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格以代降” “文学退化论” 考辩
-
描述:的字面意思以及提出此命题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考辩,以求揭示该命题的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
论朱陆之辩的哲学实质
-
作者:王一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无极与太极 道统
-
描述:又在相互批判与借鉴中彼此吸取有利的因素创新发展,并且对当时的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以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其推动作用和政治意义,所以把握这条主线对方便我们解读清代前期的理学以及比较朱陆二人思想的发展都有启示作用。
-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
作者:张瀚池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自我意识 情 理 社会性
-
描述:冲突,直指封建社会下程朱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从其人物形象中透露出的对人性和生命的独立的思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立足于当下也有颇多借鉴之处。
-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
作者:肖永明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理 心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
《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
-
作者:何姗 罗嗣亮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情欲 情欲 情爱 情爱 理 理 个性 个性 自由 自由
-
描述:,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