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陆九渊“心即理”的真实意蕴
-
作者:谭清宣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心理合一
-
描述:“心即理”是理解陆九渊心学的最重要的哲学命题,陆九渊在宇宙本体和社会伦理的意义上,提出了“心即理”这一命题。“心即理”的真实意蕴在于心理合一,而且与朱熹“心与理一”论相比较,这种“心理合一
-
晏几道词的感伤意蕴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晏几道词的感伤意蕴
-
“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
作者:程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杏花春雨江南 江南 虞集 渊源
-
描述:,還有文人世界的優雅情趣等豐富的審美體驗和深厚的歷史記憶。這些意蘊相互渲染、烘托,使之成為江南區域自然風光的經典寫照,獲得了中國傳統社會生活的文化符號意義。
-
陆九渊的历史哲学及其政治意蕴
-
作者:赵荣华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历史哲学 政治意蕴
-
描述:陆九渊是南宋时期与朱熹分庭抗礼的思想家。他的心学体系不仅具有鲜明的道德哲学内涵,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维度与政治关怀。陆九渊的心学大厦是在其历史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历史哲学是其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陆九渊在其对于历史的哲学思考中,阐明了政治的起源、本质、目的和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哲学主题。
-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华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汤显祖 故事情节 审美意义 悲剧性 二重人格心理意象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与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历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审美兴趣,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名著,任何一个固定的视点都容易造成对作品的遮蔽。钱华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同题
-
古诗词中“月”的意蕴归类
-
作者:蔡丽平 来源:写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王昌龄 归类 孟浩然 李白 意象 王安石 月亮 情感 苏轼
-
描述:为今用,加深对"月"的意蕴的把握。古
-
莎士比亚四百三十年周年祭
-
作者:雷国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塞罗》 三十年 表现主义 知识条目 戏剧 消闲娱乐 象征 《牡丹亭》 《西厢记》
-
描述:莎士比亚在欧美,似乎已不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戏剧意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消闲娱乐的观赏文化。莎士比亚所有的现存的戏剧,是普及化了的文艺启蒙辞典中的知识条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它的理解不断地得到修正和补充。
-
读陆游记梦诗-兼论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
作者:吴长庚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梦 陆游 无意识 曹雪芹 梦境 生活经验 汤显祖 文学创作 形象 象征
-
描述:为全书的总纲。鲁迅先生也是写梦的
-
缅甸民族乐器考察
-
作者:陈自明 来源:乐器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乐器 缅甸 中国音乐 考察 中央音乐学院 陈自明 发音 文化部 演奏者 象征
-
描述:1983年9月14日至28日,我缅甸民族乐器考察组一行四人(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中国音乐研究所伍国栋,东方歌舞团王培录,文化部外联局林朝中)赴缅甸进行了访问,对缅甸的民族乐器进行了考察。缅方对我们的访问比较重视,他们集中
-
“桃”
-
作者:宜禾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诗经》 民间年画 桃花红 吉祥物 仙桃 象征 民俗 实象 异经
-
描述:间年画中长寿翁手捧仙桃则更是人们所熟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