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2)
报纸(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6)
地方文献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
2012(5)
2011(6)
2009(14)
2007(4)
2006(2)
2005(1)
2001(1)
1987(1)
1982(1)
按来源分组
小学教学研究(3)
南国都市报(1)
东方烟草网(1)
梅州日报(1)
常德日报(1)
东莞日报(1)
舟山日报(1)
教育科学论坛(1)
贵州教育(1)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1)
起床动员
作者:张子玉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员  生活习性  晏几道  情状  习惯  自然  期望  纱窗  入睡  自觉 
描述:我每天凌晨入睡,6点即起,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习惯,而且自觉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性。如果睡得太少会神思疲倦,而睡得太多同样会精神不振。当然,一个月偶尔睡上一个懒觉,也是值得期望的事情。然而,夫人却是
咱们班的“三剑客”
作者:朱嘉伦  来源:作文大王(小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音乐课  长标志  女生  恶心  习惯  历史悠久  同学  黄松  体育课 
描述:咱们班的“三剑客”
耕耘生活,作文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作者:胡云信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  贴近生活  自我  土壤  生命特征  土地  刘绍棠  外公  习惯  思想感情 
描述:名家思悟有人请著名作家刘绍棠谈创作的体会,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要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这"熟悉的土壤"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种自己的庄稼",就是在脚下的土地上播种自己的思想感情,收获凸显自我生命特征的文字
“阶级”与“流品”、“品度”
作者:鬼今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品度  各类人群  剥削阶级  中国史  王安石  士人  贵族  封建  习惯  标准 
描述:辖地,皇亲国戚在里面作威作福,享受特权。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
作者:汤显祖  来源: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中学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文言文  文言文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也忒看得这韶光贱!
流泪的牡丹亭
作者:曹婕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高中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流泪的牡丹亭》  《流泪的牡丹亭》 
描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游园
作者:汤显祖  来源:满分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中学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描述:[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王安石发明囍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语文:上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小学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王安石发明囍》  《王安石发明囍》 
描述:人们结婚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新人的祝愿和增加喜庆的气氛,都会用红纸写上大大的“喜”字贴在墙上。
秋日忆春盼归燕:赏读晏殊《浣溪沙》
作者:志辉  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中学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秋日忆春盼归燕》  《秋日忆春盼归燕》 
描述: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名字背后的美丽
作者:黄松海  来源: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教材  《名字背后的美丽》  黄松海 
描述:名字虽是一个人的身份的符号,但这个符号的背后有时却暗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彰显着民族的特质,还体现出人们心灵的期望。名字有时成为一种灵运魂的符号,它展现出的是爱国的热情、人格的崇高与精神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