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语文课堂的“静”界
-
作者:安建忠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 独特见解 语文教学 营造 学习环境 陆九渊 语言文字 读书 新课标
-
描述: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读""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一、静"场",还学生一个品味的空间所谓的"场",就是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学习环境。
-
让语文在简约扎实中演绎精彩
-
作者:郭进翌 来源:新教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学习 王安石 引导学生 语文教学 简约 特级教师 语言文字 好书 泊船
-
描述:课堂变得书声琅琅。
-
王安石的“均输法”和“市场法”
-
作者:汤标中 来源:北京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均输法 市场法 市易法 发运使 采购物资 财政收入 农业管理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经济管理思想
-
描述:王安石的“均输法”和“市场法”汤标中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它不但在宋代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领域中。激起了极大的波澜,而且传播到欧洲,对世界政治、思想有所影响
-
曹洞禅法
-
作者:温金玉 来源:禅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 禅宗 曹洞宗
-
描述:曹洞禅法
-
孟子“法先王”略论
-
作者:段培勋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先王 孟子 历史经验 先王之道 王安石 政治主张 战国时期 周文王 政论家 荀子
-
描述::“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
-
关于《司马法》的几个问题
-
作者:田旭东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辑本 今本 军礼 汉书·艺文志 著录 黄以周 周礼 孙子 左传 先秦
-
描述:合编,称《武经七书》,作为考试武臣和钻研军事的必读之书,《司马法》由此受到历代官方推重,一直流传至今。今本《司马法》仍为3卷5篇,与《隋志》所录一致。
-
苏东坡养生七法
-
作者:效华 来源: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传》 养生 王安石变法 柳宗元 林语堂 司马光 食物残渣 去除杂念 受打击 而保护
-
描述:。乐观开朗是养生的第一要素。 坚持散步 苏东坡饭后“散步逍遥,务令腹空”,活动了关节,促进了消化。 茶水漱口 据赵令畴《侯鲭录》载,苏东坡饭后用浓酽茶水漱口,食物残渣,“不觉脱去”。茶水漱口清洁了口腔,使病菌难以容身,从而保护了牙齿。一九九四年
-
法应是具有最高效力的行为规范
-
作者:吴方正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为规范 效力 适用范围 国家机关 法律规定 保证规范 制定规范 法律化 司法机关 法律规范
-
描述:不同的。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在我国具有特别重大的实际意义。
-
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
-
作者:汪家熔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文学成就 杭州西湖 治学经验 王安石 疏浚 农村调查 眉山 苏轼 四人帮
-
描述:坡是他后来的号,眉州眉山(现四川眉山县)人。他和他父亲苏洵,
-
法应是真善美的统一
-
作者:邱本 来源: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根本内容 真善美的统一 以法律为准绳 诚实信用 真理性 法的实施 合目的性 客观规律 追求真理
-
描述:法应是真善美的统一邱本一、法应是真真是法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价值,即所谓的“法度者,正之至也。”①法的一个根本内容和目的就是对真的不懈追求和不断确认。法的制定目的之一是为了求真。在很早的时期,霍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