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3)
学位论文(6)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8)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1(4)
2009(3)
2008(5)
2007(4)
2006(3)
2005(5)
2002(5)
1996(5)
1995(4)
1985(4)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2)
古代文明(1)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1)
收藏界(1)
社会科学动态(1)
陕西审计(1)
中国国家地理(1)
中国公路(1)
怀化学院学报(1)
档案学通讯(1)
西周时期的驿传
作者:刘群 孙红  来源:财经界(中旬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传遽  《周礼》 
描述:西周时期形成了两套有组织的通信系统:一是以步行乘车为主的驿传通信系统,二是以烽火和大鼓为主的声光通信系统。西周时期驿传制度具备了相对完备的结构形式,形成了一个比较规整的系统。
《周礼·考工记·玉人》所载“命圭”的考古学试析
作者:石荣传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考古学观察 
描述:论从尺寸、镶嵌,还是外部鞘饰看都与《考工记·玉人》所记载”命圭”十分吻合。
西周三公辨析
作者:宫长为  来源: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三公”  古文学派  今文学派  太傅  金景芳  西周金文  太师  经今古文学  历史文献 
描述:官》,伪《尚书·周官》所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十一字,则是真《尚书·周官》篇之逸文。
西周市场略述
作者:施春友  来源:天津商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场管理制度  西周时代  市场贸易  统治者  贸易活动  机构编制  周礼  官府  货物  严格控制 
描述:本文根据《周礼》一书的有关记载,对西周固定市场的设置、机构编制、贸易活动、市场管理等方面作概略的描述。由此可了解西周时代商业活动的大致情况,并对西周统治者严格控制市场贸易以及当时的市场管理制度
西周官制考
作者:孙凌安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卿大夫  《周礼》  官制  同母兄弟  嫡长子继承  典籍  周王  掌管群臣  周公旦  长春市 
描述:西周官制考孙凌安西周最高统治者是周王,也称周天子。西周内服官首领为师和保,师,金文作“大师”或“大市”,典籍多作“太师”。保,金文作“大保”或“大”,典籍多作“太保”。师和保共同辅佐周王处理国家政事
西周的国和野
作者:赵世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周礼  毛传  形成过程  注家  宫殿基址  摩尔根  卿大夫  诸侯国  春秋时期 
描述: 一在西周时期人们的观念中,是有国、野之分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曰:“中国,京师也。”《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里,国、野所指示的分明是两种不同的所在。
西周官制概述
作者:左言东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韦昭注  国语  太史  周王  《周礼  太师  官制  尚书  师氏  内史 
描述: 武王灭商以后,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一个以周族为主体的封建制国家。西周国家的最大特点是:宗法组织和国家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西周建国以后,实行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土地分封制度,形成了统一的王、诸侯、大夫
浅说西周国人
作者:田广林  来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族  野人  国野  公社  遗民  《周礼  统治者  封国  周初  奴隶主贵族 
描述:,这是摆在周初统治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重而又极其尖锐的问题.在这样历史局面下,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役制阶段的周族,
西周社会性质问题
作者:胡监民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社会  奴隶制国家  墨西哥  家族公社  周礼  中国社会史  社会性  社会劳动  中国古代史  印第安人 
描述:至一个为大家所不能否认的判断的,可是这和目前情况还有很大距离,目前情况的显著特征是分歧而不是接近,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坏的
西周金文的六师、八师
作者:李学勤  来源:华夏考古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金文  甲骨文  六十年代  说文  铭文  周代制度  周礼  行政制度  会意字  清代学者 
描述:西安市文管会收藏的吕服余盘,有铭文六十六字,近已发表,王慎行同志作了很好的论述,文中谈到盘铭的“六师”。西周金文的“六师”和“八师”,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六十年代曾有热烈讨论,王慎行同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