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2007年高考试题对联
-
作者:孙晓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高考作文 无声 高考试题 唐诗 中国艺术 王安石 刘长卿 品格 境界
-
描述:看到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感到很有诗意,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作文原题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
九朝会里的魏晋风
-
作者:马超 来源:商业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科举制度 中国文化 协调关系 商业活动 苏州园林 文化现象 牡丹亭 文化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描述:会馆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大概是在明清两朝定都北京之时,为了满足赶考学子的食宿问题以及京城各工商团体协调关系,联络感情而形成。因此,它成为了当时各界人士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留下了许多名人足迹。应该说,北京
-
“青春版”里话青春
-
作者:阿潘 鲍晨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思凡》 柳梦梅 杜丽娘 北京昆曲 昆曲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 张继 《文汇报》
-
描述:,
-
光阴流转里的爱情风景
-
作者:俞宸亭 朱洲平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文学 爱情故事 旅游文化 风景名胜区 梁山伯与祝英台 旅游景点 牡丹亭 杨贵妃 相结合 旅游产品
-
描述:法清晰表达的话题。从爱的繁体字——"愛"里,我们可以看出,内里有个心字,那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是电闪雷鸣、心魂激荡。爱情是水,爱情是火;爱情是诗,爱情是歌;爱情是云,爱情是梦;爱情是责任,爱情是牵挂……
-
故事里的哲学──王安石“点金成铁”
-
作者:罗文明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哲学王 对立统一 福建连城 古典诗词 艺术手法 诗中有画 充满生气 画中有诗 黄庭坚
-
描述:故事里的哲学王安石『点金成铁南北朝的诗人王籍在他的一首《入若邪溪》的五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一时轰动诗坛,传为绝唱。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
-
“玄怪录”里的象棋
-
作者:李浭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周武帝 牛僧孺 《玄怪录》 象棋 《中国小说史略》 胡应麟 围棋 鲁迅 将军 古墓
-
描述:明代学者胡应麟在所著的《庄岳委谈》卷四十中说:“今戏具,围棋最古……象戏稍为后出,北周武帝有象经……而唐以后殊无可考,唯《玄怪录·岑顺》一事可据……唐人象戏之制,赖此可考。” 《玄怪录》是唐朝中期宰相牛僧孺所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中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
-
"香山嶴里巴"辩正
-
作者:费成康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里巴 牡丹亭 澳门 风土人情 戏剧家 徐朔方 圣保罗 明代 解释
-
描述:门三巴寺.三巴寺,西名圣保罗(sanpaolo)教堂的音译."这一解释是似是而非的.
-
论《警世通言》里的王安石
-
作者:申屠平 来源: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警世通言》 冯梦龙 相公 逸事 历史人物 思想倾向 苏学 通俗小说 细节描写
-
描述:在我国历代小说中,对于同一人物作两种爱憎相反的刻划,并编入同一部集子里,是极其罕见的,而冯梦龙却在《警世通言》里别出心裁地编写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王安石和一个万口唾骂的王安石。研究这一现象
-
为什么说围棋里也有哲学?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围棋 哲学家 众妙之门 基本图形 鹤林玉露 精神境界 上古代 临安 思想境界
-
描述:《鹤林玉露》里记载了一个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下围棋的故事:陆九渊年少时经常坐在临安街头上看人下围棋.有一位以围棋谋生的棋手对他说:“你每天来看棋,想必是一位高手了,我很想请教一局.”陆九渊忙说
-
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医药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药名称 汤显祖 牡丹亭 蒲松龄 马兜铃 故事 大戟 朱丹溪 戏剧艺术 药物性能
-
描述:份潜入百姓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一日,汤显祖患病,慕名到邻县婺州义乌求医朱丹溪,并在朱丹溪书案中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老,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故事中巧借24味中药名称,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汤显祖阅后“灵感”大发,以这个故事为线索进行构思,48岁的他终于完成了《牡丹亭》这部传唱不衰的作品。无独有偶,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以中药名写的剧本《草木传》更是一部趣味性、通俗性、科学性的科普著作。如老生扮甘草上场曰:“我姓甘名草,性平温和,善调诸药,也解百毒,万古流传,惟有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