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应是“王谢堂
作者:高良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衣  乌衣  东晋  东晋  谢安  谢安  王导  王导  朱雀  朱雀  刘禹锡  刘禹锡  由盛而衰  由盛而衰  金陵  金陵  杂文  杂文  佛手  佛手 
描述:2010年7月27日,《杂文报》第8版刊有一篇《下午的茶》,其中云:柚茶苦口婆心,佛手喝来春暖花开,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榭堂……句中的王榭堂应为王谢堂。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回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可云  来源:实用护理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术  观察与护理  引流液  引流管  自发性气胸  负压吸引  优缺点  消毒液  术后护理  复张性肺水肿 
描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此种手术的成败与术后护理有很重要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各种闭式引流瓶的安装方法,与优缺点,以便观察与护理。一、各种引流瓶装置及优缺点 (一) 单瓶式装置
心脏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胡峤 高春辉  来源:中原医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并发胸腔积液  心脏术后  诊断及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抽液  心脏手术后  术后创面  胸膜  复张性肺水肿 
描述:我院于1995年8月~1998年8月共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各类心脏手术31例,其中5例并发胸腔积液,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8~37岁,发病时间为术后~3天,其中单侧胸腔
胸腔穿吸致严重并发症二例报告
作者:林凡智  来源:山东医药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重并发症  胸腔积液  临床症状  胸痛  自发性气胸  复张性肺水肿  胸穿  外科手术  入院前  血胸 
描述: 本科自1980~1989年施行胸腔穿吸治疗自发性气胸23例、胸腔积液72例,共326例次,其中发生血胸和复张性肺水肿各1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1岁,因用力后突发右侧胸痛、气急8小时
胸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液、气胸
作者:李显跃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腔留置导管  引流治疗  胸腔积液    穿刺部位  临床应用  张力性气胸  基层医院  一次性输液器  复张性肺水肿  并发症 
描述:胸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液、气胸李显跃635719四川省通江县平溪区医院液(血、脓)、气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即胸穿、胸壁切开粗橡皮管引流各有利弊,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采用胸腔
胸腔穿刺后复张性肺水肿
作者:仇文娟 张祖艮  来源: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腔穿刺  手术后  复张性  肺水肿 
描述:胸腔穿刺后复张性肺水肿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的护理
作者:黄美琴  来源:医学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术  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  复张性肺水肿  胸腔穿刺抽液术  大量胸腔积液  引流治疗 
描述:置管成功。在引流过程中,3例发生导管堵塞,给予冲洗后引流通畅。2例置管后出现局部红肿,拔管后红肿消退。平均置管时间为12d。无一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无出血、感染、包裹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自发性气胸胸腔插管术的护理
作者:韩玉琴  来源:水电医学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插管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体会  血气胸  基础疾病  皮下气肿  复张性肺水肿  水封瓶  矽肺结核 
描述:性,年龄36~67岁,平均50岁。基础疾病均为矽肺结核,其中Ⅲ期52例占74.3%。气胸发生右侧47例次(56.6%),左侧27例次(32.5%)
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胸腔埋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
作者:陈群 王岗玲 李学玲 苏秀凤 柯敏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经皮穿刺  恶性心包积液  闭式引流  渗出液  医院内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复张性肺水肿  肺癌胸腔积液  一次性引流袋 
描述: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胸腔埋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
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0例护理体会
作者:李颖  来源: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膜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护理  胸腔内置管  引流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复张性肺水肿  结核性胸腔积液  癌性胸腔积液 
描述: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