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女三美
-
作者:王林玉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静女 《诗经》 诗歌总集 情感共鸣 艺术境界 社会生活 《周礼》 公元前 男女 读者
-
描述:周代的社会生活。那时民风淳朴,礼制初设,婚恋方面的禁忌很少。
-
成年人应是未成年人的榜样
-
作者:钟坤杰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榜样 读报 《中国青年报》 教育工作 言论 未成年人 阅读 现实性 社会生活 促进
-
描述:成年人应是未成年人的榜样
-
咏怀同题 寄寓不同——赏析两首咏“鱼”诗
-
作者:傅望华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王安石 白居易 古代诗词 性格 游鱼 社会环境 消极情绪 咏物抒怀 生活理想
-
描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已。”宋代王安石的这番话说得鞭辟入里。通过咏物来抒情言理,这是诗歌写作的传统手法。这里选两首以“鱼”为描述对象的诗,进行分析、比较,赏析其借“鱼”抒情的深远意蕴,体味其借“鱼”说理的深刻寄寓。
-
论儒家“良知”学说的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
作者:苗润田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价值 是非之心 儒家学者 孟子 儒家伦理 陆九渊 道德观念 个人利益 道德行为 社会生活
-
描述:什么是“良知”?人有“良知”吗?如果有,它又是怎样产生的?人的“良知”是否一样?“良知”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这是儒家“良知”理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些也是我们今天应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
使命、责任、价值
-
作者:徐中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使命感 文学创作 干预生活 文学界 汤显祖 社会生活 理性 评论 社会改革 思想
-
描述:,得到同情和共鸣。不管他自己承认不承认,自觉或不大自觉,实际上这就是他的使命,他在执行自己的使命。主张积极干预生活固然是一种使命,主张不必考虑别的,只
-
社会主义文学应是真正自由的文学-对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的一点
-
作者:言成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政治内容 社会主义文学 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 阶级斗争 艺术家 社会生活 作家 托尔斯泰
-
描述:决的问题是:再不能让文艺从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了,文艺应获得解放,社会主义文学应是真正
-
来信版应是读者的挚友——河南日报“来信”版的实践与探索
-
作者:杨富臻 庞新智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迅猛发展 社会主义 实践与探索 社会生活 读者来信 思想道德修养 可读性 报纸 调查报告 河南
-
描述:近几年,我国的报纸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局面,竞相扩大版面,增加周末版,千方百计地提高可读性、知名度。这种现象的实质,说到底是一场“抓读者”的竞争。在这场“抓读者”的竞争中,报纸的“读者来信”(以下
-
社会性应是美的核心——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应具有社会性来看
-
作者:王家方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性 审美主体 美学史 自然形式 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 主观意识 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对象 心理过程
-
描述: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这条途径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则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
-
漫议窦娥鬼魂形象
-
作者:张慧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魂形象 窦娥 戏曲创作 封建礼教 审美价值 复仇 婚姻自由 汤显祖 社会生活 郑光祖
-
描述:塑造鬼魂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一定社会的本质,这种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戏曲创作中,因而形成了各具风采的鬼魂形象之系列:有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争取婚姻自由的叛逆型鬼魂,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汤显祖
-
试谈周礼中蕴含的法
-
作者:魏秀玲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统治者 奴隶社会 社会关系 强制手段 行为规则 普遍适用 行为准则 社会生活 周礼 行为规范
-
描述:。周代统治者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