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9)
报纸(44)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4)
地方文献 (8)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3(12)
2011(21)
2009(8)
2007(10)
2005(10)
2004(7)
2003(6)
2000(1)
199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
写作(2)
今日中学生(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
班主任(1)
新世纪剧坛(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文物世界(1)
美文(下半月)(1)
中华外科杂志(1)
设身处地思考 绘声绘色表达——情景型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
作者:祝宇 付薇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写作  情境型  情景型  王安石  意志  事理  《游褒禅山记》  写作方式  现实意义  当事人 
描述: 情境型作文,就是根据一定的对象、场合、事理等因素,进而生发想像,构建以当时当地当事人之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为内容的一种写作方式。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有时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有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有时是一
中小学生作文语言应是对自己情感或认识的真实准确表达——同谭
作者:王锡渭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  写作用语  写作用语  商榷  商榷 
描述:谭海生先生在2007年第三期<语文战线>上发表题为<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文章,主张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华丽,不宜朴实.这是文章的形式问题,文风问题.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能够真实准确表达
政治表达与情欲伪装: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汤显祖与《牡丹亭》
作者:刘冬梅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牡丹亭  精神分析  政治理想  弗洛伊德  潜意识  伪装  柳梦梅  人物形象 
描述:为: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
温情表达与阳刚之美--解读王英琦的《看社戏》
作者:吴周文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戏》  王英琦  阳刚之美  解读  温情  《商州三录》  《秦腔》  茅盾文学奖 
描述:写,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柔软的张力 诗性的表达:莫兰迪艺术探析
作者:欧阳彩蓉 彭毅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兰迪  平凡  诗意  张性 
描述:文章简要阐释了20世纪意大利杰出艺术家莫兰迪的艺术观念及表现技法,从艺术作品独特观看方式的介入、朴素的表现题材和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论述。
浅论王安石的法律思想表达:以其散文为研究对象
作者:黄定威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法律思想  散文 
描述:王安石的散文名垂千古,很多都渗透着他的政治见解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法学与文学的高度融合。文章拟从文学和法学相融合的角度,对这位大家的散文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对其创作、变法进行概述,提出其中的法律意识以及其价值,然后对散文中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文学与法学在其文中相融合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抚州采茶戏的历史回顾、发展前景及相关问题
作者:黄建荣 高赟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  地方戏  地方戏  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  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 
描述:誉和影响。抚州采茶戏在今后发展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是:恢复部分专业剧团,加强现有专业剧团的队伍建设;舆论宣传与激励措施相结合,扩大抚州采茶戏的普及面;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让抚州采茶戏尽快走向全国。
王英晖:企业并购的相关核心问题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与市场(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兼并收购  王英  国内企业  外资企业  中国 
描述:现在中国兼并收购特别火,方式有两种:一是中国到海外进行收购,二是外资企业直接并购国内企业。为什么选择并购?收购只是发展的一种途径,是内延式的发展。总而言之,如果想很快达到目标,就做收购。夸张地说,一夜之内就可以发生变化。
柳永蹭蹬科场原因及相关问题新考
作者:张琼 孙纪文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冒丧赴考  殿三举  柳三复  王安礼 
描述:柳永死后的营葬问题为何由异姓王安礼料理等问题。
范家相《三家诗拾遗》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贺广如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范家相  诗考  三家诗拾遗  诗渖 
描述:使三家《诗》与《毛诗》相抗衡,避免《毛诗》独尊;应麟为抗毛而辑三家,正与范氏为尊毛而辑三家的动机,形成强烈对比。王、范二人动机南辕北辙,但却殊途同归,均对百废待兴的三家《诗》辑夫贡献卓着。尤其是范家相,在全书之结构与(三家《诗》源流)的体例设计上,乃至辑夫方法的运用、拓展等方面,在在都扮演着承先启後的重要角色。